忍痛割爱?篮网出售曾凡博换7亿,NBA大智慧,咱们的面子里子谁说了算?

用不到六十万元撬动七亿票房,篮网在中国赛打完不到四十八小时就裁掉曾凡博,这事真不算违规,却刺痛了面子

夏天一开始,篮网就铺开了宣传,把曾凡博签进训练营合同,说白了就是为中国赛造势

双方签的是 Exhibit10 合同,训练营试用,最多可以拿到八万五千美元的奖金,前提是被裁后去长岛篮网打发展联盟

最少呢,五千美元走人,这合同一翻就懂门道

比赛来了,澳门的灯光亮得像一场盛典

第一场他替补上去十分钟多

没有出手、没有得分,只有一次抢断和三个犯规,在场边我能感到那种尴尬的空气,像被按了暂停键

第二场更干脆

没有出场机会

很多人花了好几千甚至上万买票,心里都想着看见自家孩子在NBA的地板上跑一跑

有媒体人透露,这两场门票收入超过七亿元人民币,最低票价四百三十多,最高两万两千多

你站在入场口看一眼人潮,就知道那数字不是空话

然后故事的转折来得很快

十月十五日晚上,篮网官宣裁掉曾凡博

这一纸通知不算意外,NBA每年训练营都是车轮战,第二天球队还继续动人事

裁掉了德鲁・蒂米和怀特・黑德,换上二十五岁的后卫罗伯茨和二十八岁的前锋斯科特

这就是商业联盟的节奏,毫不暧昧

很多人问,篮网这回是不是不地道

我的看法可能不那么讨喜

篮网和 NBA 没有违规,他们也没有承诺曾凡博会打多久、投几次,宣传用了他的形象,但没有对出场时间做保证,这不是欺诈

你买演唱会的票,歌手不一定唱你点名那首,哪怕票价很贵,规则里也没写必须满足你的歌单

我们都知道可能会扑空,但仍然愿意坐在那儿等第一声鼓点,这就是交易

这事让人不舒服,更多是我们的心理落差

有人说在人情上该让他多打,这是我们的期待,但不是对方的义务

NBA是商业联盟,球队首先要对自己的利益负责

他们对球迷的负责,很多时候也是为了长远利益和品牌价值,不是道德捆绑

不喜欢,完全可以选择抵制,这是消费者最有效的表达

我更在意的是合同里那些没有写出来的东西

如果真想保障上场时间,就得写进合同,但这会让人觉得是“靠条款上场”,面子上过不去

于是我们在犹豫里丢了筹码

你看,既想体面,又想要资源,现实不太允许两边都占

这一次,我们确实为自己的面子买了单

信息的更新也很快

曾凡博的工作室说,他会回美国继续恢复,利用这段时间评估接下来的计划,暂时没有重返 CBA 的打算

他会先看有没有机会打发展联盟

经纪团队收到圣克鲁斯和长岛篮网的试训邀请

海外那边也有声音

西班牙穆尔西亚给了税后八万欧的半年短约,澳大利亚 NBL 的报价最多十五万

这几条路,风景各不相同,选择却都不轻松

这边的窗口也没关死

北京首钢已经给他预注册了

因为全运会,今年的 CBA 延到十二月开打,时间还来得及

他完全可以先在海外试试,实在没有合适机会再回去

说实话

发展联盟一年很苦,但它是离 NBA 最近的一条路

每天坐廉价航班、练两次力量、背着冰袋回宿舍

如果心里还有那点野火,值得

我知道很多球迷是真心难过,情绪像潮水一阵阵上来

那天离场的时候

一位父亲牵着孩子,孩子还拿着热狗问他,曾凡博怎么没上场

父亲只是笑笑说,下次吧

那一瞬间我也酸了,观众不在乎合同条款,他们只在乎看见一个人往前走

这份朴素的期待,值得被尊重

但尊重不是强行安排出场时间,它更像是在规则里争取更多的确定性

如果我们真把“上场保障”写进合同,哪怕被说成不体面,至少不再被动

这是成熟市场的做法

你看欧洲俱乐部,很多短约都有明确的出场和角色约定

谈判就是为了减少不确定,不是为了风度

我还是要说句略微冷的结论

这次更像一堂现实教育课

篮球是行业,明星是生意,情感是门票

逻辑是合同

在这套系统里

谁能把情感和合同都安排好,谁就少吃亏

我们可以愤怒,但更应该磨练谈判与判断,下一次就别再用面子换里子

最后,祝福曾凡博

年轻就是本钱,选择就是方向

你愿意走哪条路,球迷都会看着你

愿他别急,先把身体养好,再用一场场实打实的对抗把自己砸出来

也愿我们这些旁观者

从喧嚣里学会冷静,在喜欢一个人的同时,也学会读懂规则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5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