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教室:正面管教,点亮学习真谛,共筑美好校园。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核心理念与教育本质回归

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 描述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构建尊重、合作、充满成长动力的班级生态的系统路径
教育本质回归 教室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育人格、激发内在力量的土壤

教育目标从控制到赋能的转向

核心要点

详细

一、教育目标的深层转向:从控制到赋能

图片[1]-重塑教室:正面管教,点亮学习真谛,共筑美好校园。-开学吧传统教育模式常陷入“奖惩循环”误区,奖励仅生成功利性服从,惩罚则易导致愤恨、报复、反叛、退缩等负面情绪。正面管教则明确提出教育的本质目的:
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 “我能行”:通过自主完成任务获得真实成就感,而非虚假赞扬
  • “我的贡献有价值”:在班级事务中承担角色,体验被需要的感觉
  • “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鼓励参与决策过程(如共同制定班规)
  • 内省力与自律:学习识别情绪,将错误通过“矫正错误的3R”(承认、和好、解决)转变为学习机会
  • 人际协作力:在班会通过倾听、共情与协商实践合作
  • 责任感与适应力:以灵活态度面对限制,通过“班级事务承包制”落实责任
  • 价值判断力:通过“启发式提问”替代说教,引导基于尊重的价值观评估
  • 这七项能力是解决“行为冰山”下归属感缺失的关键——行为问题行为背后是丧失信心的学生。教育若仅处理表面行为而忽略水下对价值与联结的渴求,便如同隔靴搔痒。

    二、班会实操:知识落地为能力的转化器

    班会作为核心工具,是培育“七项能力”的主阵地。设计需要转型为体验式、学生中心、解决方案导向:

  • 围圈致谢
  • 物理圆桌消除权威感
  • 致谢句式:“XX,谢谢你…(具体行为)”,接受者回应“谢谢你,XX”
  • 目的:直指“价值感知力”构建
  • 议程问题聚焦
  • 设置“班会议程本”,仅描述现象(如“排队吵闹”)不点名
  • 学生投票决定待议问题
  • 3R1H解决方案
  • 头脑风暴需符合:相关(Related)、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有帮助(Helpful)
  • 示例:针对“上课插话”,可设计非语言手势提醒(非罚站)措施
  • (二)深度工具促进行为转化

  • 角色扮演(技能6)
  • “查理实验”演绎被排挤场景:
  • 学生揉皱代表同学的纸团,展开后褶皱永不消失
  • 直观感受语言暴力的伤害,培养共情力
  • 动物分组体验(技能3)
  • 学生选择成为狮子/乌龟等动物,讨论选择理由
  • 理解差异价值,呼应“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教学
  • 闪光点贴纸行动
  • 匿名书写同学优点并朗读
  • 强化“发现价值”的集体意识
  •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 提问代替评判:以“你们对各组汇报有什么发现?”替代“这组说得最好”
  • 积极暂停管理情绪:冲突时暂停冷静,避免惩罚性语言
  • 坚定执行约定:如卫生未完成次日补做,教师仅用制度表非语言提示,培养自律
  • 三、教育本质的再思考:能力生根的土壤是什么?

    本书追问教育的初心:培养高分机器还是健全人格的拥有者?
    “冰山模型”揭示答案:行为是表象,水下是归属感与价值感的需求。当教育以“和善与坚定并行”为基石,教室可成为:

  • 践行“七项能力”的实验室
  • 错误被温柔接纳的环境
  • 让每个孩子被“看见”的场所
  • 实践效果证实:学生从被管理者转化为自主解决问题者。如班主任所述:“当孩子学会围圈致谢、共同制定规则时,他们成为彼此的盟友。”这是知识传递与人格培育共生的理想教室——控制制造的“完美假象”让位于尊重激发的“真实成长”,终成为孕育勇气、激情与人生技能的沃土。《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代表教育哲学革新:课堂价值不在于控制制造的表象美,而在于尊重激发的真实成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8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