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核心理念与教育本质回归
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 | 描述 |
---|---|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 构建尊重、合作、充满成长动力的班级生态的系统路径 |
教育本质回归 | 教室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育人格、激发内在力量的土壤 |
教育目标从控制到赋能的转向
核心要点
详细
一、教育目标的深层转向:从控制到赋能
传统教育模式常陷入“奖惩循环”误区,奖励仅生成功利性服从,惩罚则易导致愤恨、报复、反叛、退缩等负面情绪。正面管教则明确提出教育的本质目的:
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这七项能力是解决“行为冰山”下归属感缺失的关键——行为问题行为背后是丧失信心的学生。教育若仅处理表面行为而忽略水下对价值与联结的渴求,便如同隔靴搔痒。
二、班会实操:知识落地为能力的转化器
班会作为核心工具,是培育“七项能力”的主阵地。设计需要转型为体验式、学生中心、解决方案导向:
(二)深度工具促进行为转化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教育本质的再思考:能力生根的土壤是什么?
本书追问教育的初心:培养高分机器还是健全人格的拥有者?
“冰山模型”揭示答案:行为是表象,水下是归属感与价值感的需求。当教育以“和善与坚定并行”为基石,教室可成为:
实践效果证实:学生从被管理者转化为自主解决问题者。如班主任所述:“当孩子学会围圈致谢、共同制定规则时,他们成为彼此的盟友。”这是知识传递与人格培育共生的理想教室——控制制造的“完美假象”让位于尊重激发的“真实成长”,终成为孕育勇气、激情与人生技能的沃土。《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代表教育哲学革新:课堂价值不在于控制制造的表象美,而在于尊重激发的真实成长。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