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历史人物原型——伊藤与小津安二郎
主要内容
内容分类 | 详细信息 |
---|---|
Episodes | 电影中伊藤的台词:“打完仗我也要拍电影” |
Real-Life Figure | 小津安二郎的生平 |
Historical Context | 小津安二郎的战时经历 |
Post-War Career | 小津安二郎战后继续导演职业生涯 |
详细内容
电影中的伊藤
在电影中,角色伊藤在看到电影胶卷时说道:“打完仗我也要拍电影”。当时观影者并未理解此话的含义。直到电影结束后,通过进一步查询才发现,伊藤的原型正是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的生平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战前已以拍摄默片而闻名。他于1937年入伍,主要参与了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战役,负责毒气弹的运输与投放工作。
小津安二郎的战时经历
在战争期间,小津安二郎不仅参与前线战斗,还在军事行动中担任特定职务,涉及敏感的历史事件。
小津安二郎战后继续导演职业生涯
战后,小津安二郎回到日本,继续从事电影导演的职业,延续了他的艺术生涯。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作品及背景分析
1. 小津安二郎代表作列表及特点
电影名称 | 年份 | 主要特点 |
---|---|---|
东京物语 | 1953 | 画面干净素雅,展现日式婉约,外景风景漂亮,演员仪态好 |
麦秋 | 1948 | 战后日本家庭的变迁,日式传统家庭表现 |
晚春 | 1951 | 画面干净素雅,日式婉约,外景风景漂亮 |
彼岸花 | 1951 | 色彩非常有特色,风格独特 |
南京照相馆 | 1948 | 多次提到“家人”概念,镜头多次给到日本家庭的合影,金老板最后换的底片,拍的也是南京市民们的家庭 |
2. 小津安二郎与南京大屠杀
特点 | 描述 |
---|---|
南京大屠杀的背景 | 小津安二郎在南京看见过三十万人类的尸体 |
影片的家庭伦理主题 | 代表作基本上都在讲述家庭伦理问题,表现日式传统家庭在战后的变化 |
未拍摄反思电影的争议 | 名利双收的导演,却到死都没有拍一部反思的电影 |
生日与去世的巧合 | 生日是12月12日(南京大屠杀的前一天),去世也是12月12日,60岁生日当天 |
底片毁灭行为 | 为了逃脱审判,亲手毁了拍摄的罪行底片 |
3. 伊藤原型与角色分析
特点 | 描述 |
---|---|
伊藤的原型 | 小津安二郎 |
角色性格 | 头到尾是个怕死的懦夫 |
剖腹情节 | 没有抱着必死的决心,捅进去就不敢再动,上司最后给了他体面 |
底片毁灭情节 | 现实中,小津安二郎为了逃脱审判,亲手毁了拍摄的罪行底片 |
细思极恐的现象 | 电影里的恶鬼,在现实中逃离了审判,隐瞒过去,摇身一变,成了人人敬仰的行业佼佼者 |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