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职业技能评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分析
领域 | 具体 |
---|---|
证书资质问题 | 部分证书已被取消,存在“山寨”证书问题,需要甄别 |
政策依据 | 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职业技能评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4〕27号) |
核心要求 | 加强职业技能评价规范管理,明确证书认证标准 |
详细
随着职业技能需求的增长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考取各类证书成为许多人的选择。然而,并非所有证书都具备国家认证资质,市场上存在一些已取消的证书和所谓的“山寨”证书,对持证人权益构成潜在风险。为此,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职业技能评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4〕27号),旨在通过规范管理提升职业技能评价质量,引导证书市场健康发展。
通过此次政策引导,各界应共同关注职业技能评价的规范管理,确保证书考取过程的公平性和证书的权威性,助力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提升。
职业资格评价与证书管理
项目 | |
---|---|
职业资格目录依据 | 人社部公布的现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
评价活动监管 | 常态化监管,对违规行为处理包括:取消评价结果、证书作废、追回补贴、整改、移除目录、移送公安或纪检监察 |
信息平台建设 | 建立职业技能评价服务监管平台,实现全过程信息记录,信息共享比对、远程监控、违纪违规行为预警 |
已取消的证书 | 76项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已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技能人员水平评价改为社会化等级认定 |
“山寨证书”防范 | 持续打击假冒网站,注意甄别,避免被骗;通过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查询证书有效性 |
正规证书样式 | 会计类考生可认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经济专业技术资格 |
分段描述
职业资格评价依据
职业资格评价严格按照人社部公布的现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施。这意味着所有职业资格评价活动必须依据该目录进行,确保评价的合规性和权威性。
评价活动监管力度加大
对职业技能评价的监督管理力度显著提升。监管包括对评价机构及其活动的常态化监管。对于不严格执行国家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不严格审核报考条件,甚至包括伪造报名资格、伪造试卷、编造虚假资料、不考试就发证、滥发倒卖证书等严重行为,将采取严厉措施,包括取消评价结果、宣布证书作废、撤销上传证书数据、追回相应补贴资金,对相关评价机构给予限期整改、移出职业技能评价机构目录等处理。此外,构成职务犯罪的行为将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其他犯罪行为将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息平台建设强化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要求与有关部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比对、远程监控、违纪违规行为预警等功能。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等现有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技能评价服务监管平台,实现职业技能评价全过程、全链条信息记录,进一步加强了监管的科技支撑。
已取消的证书及替代方案
目前已取消76项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这些已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对于技能人员,水平评价已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这一改革旨在推动职业技能评价更加市场化、社会化。
“山寨证书”专项治理
人社部一直在进行“山寨证书”的专项治理行动,考试中心联合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山寨证书”的打击力度。对于发现的假冒网站等线索,坚持一查到底、深挖彻查。同时,提醒考生注意甄别,避免在“山寨证书”上浪费精力,防止被骗。考生可以通过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中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公示查询系统查看证书的有效性。
正规证书样式及推荐
考生应认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查看是否有目的职业资格。会计类考生可以关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经济专业技术资格等,这些证书依然位列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具有较高含金量,值得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