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工作在中国历史中的起源与发展
编辑工作历史发展表
时期 |
突出成就 |
著名作品 |
编辑代表人物 |
商朝 |
出现从事简册编辑的人 |
简册编辑作品 |
无具体记载 |
汉代 |
《史记》 |
《史记》 |
司马迁 |
汉代 |
《战国策》 |
《战国策》 |
刘向 |
唐朝 |
《李贺集》 |
《李贺集》 |
无具体记载 |
北宋 |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 |
司马光 |
概述
编辑工作在中国起源于商朝时期,当时已经有从事简册编辑的人员。在汉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史记》由司马迁编纂完成,而刘向则了《战国策》。唐朝时期,出现了《李贺集》等文学编辑成果。到了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些成就均展现了编辑工作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发展。
编辑出版学专业解析与就业前景
一、专业解析
1. 什么是编辑出版学专业
|
描述 |
专业归属 |
文学门类下的新闻传播学类 |
研究 |
国内外编辑、出版行业运行规律 |
目标培养 |
复合型高级人才 |
主要能力 |
传播策划、编辑、出版项目经营、版面设计、印刷质量管理 |
2. 核心课程与能力培养对比
方面 |
编辑出版学 |
新闻学 |
核心课程 |
书籍编辑、报纸副刊编辑、实用校对、目录学、图书装帧、图书营销等 |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深度报道、新闻后期制作、新闻摄影技术等 |
人才培养 |
图书、期刊、报纸、新媒体等方面的选题、稿件组织编辑、版式设计、印刷出版、发行营销、版权贸易等 |
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门户网站、实事类杂志的新闻采访、新闻深度调查、新闻写作、现场报道、新闻摄影、广电新闻后期制作等 |
3. 本科阶段主要专业课程
课程 |
|
中国编辑出版史 |
– |
书籍编辑学 |
– |
编辑应用文写作 |
– |
期刊编辑概论 |
– |
编辑实用校对 |
– |
报纸编辑学 |
– |
报纸副刊编辑 |
– |
新媒体编辑 |
– |
图书评论写作 |
– |
图书装帧设计 |
– |
目录学 |
– |
传播学概论 |
– |
新闻学概论 |
– |
古代汉语 |
– |
中国文学史 |
– |
西方文学史 |
– |
出版学概论 |
– |
图书营销学 |
– |
出版经营与管理 |
– |
书业法律基础 |
– |
出版选题策划 |
– |
数字出版 |
– |
4. 专业实用性特点
特点 |
描述 |
实操能力 |
新媒体运营、图书选题策划、计算机排版、网站页面编排、图书校对、网络编辑工具应用、图书市场营销等 |
语言沟通能力 |
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 |
一专多能 |
既具备编辑出版方面扎实的操作能力,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其它行业的专业知识 |
二、专业与就业

1. 就业行业多样化,就业率较高
数据 |
描述 |
就业率 |
稳定在80%左右 |
就业单位 |
图书出版社、期刊社、文化传播公司、金融、地产、互联网电商、家电制造、家电零售、百货连锁、国防技术等 |
2. 毕业生就业选择
就业方向 |
描述 |
新闻出版系统 |
图书、期刊出版社或报社、杂志社 |
传统媒体 |
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 |
新媒体单位 |
门户网站及其它新媒体单位 |
企事业单位 |
各种实体企业 |
公务员考试 |
文秘、宣传等岗位 |
三、报考指南
1. 开设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校(约80所)
高校 |
院系 |
北京大学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武汉大学 |
信息管理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 |
新闻传播学院 |
南京大学 |
信息管理学院 |
河北大学 |
新闻传播学院 |
北方工业大学 |
新闻传播学院 |
陕西师范大学 |
文学院 |
华东师范大学 |
新闻传播学院 |
2. 高校培养方向差异
高校 |
培养方向 |
北京大学 |
出版经营管理和现代出版技术方向 |
中国人民大学 |
新闻传播学类课程 |
南京大学 |
电子出版方向 |
河北大学 |
图书营销、图书印刷方向 |
南开大学 |
文字编辑方向 |
3. 招生类别
高校 |
招生类别 |
武汉大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大类 |
中国人民大学 |
新闻传播学大类 |
南京大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类 |
4. 适合学习本专业的学生特质
特质 |
描述 |
兴趣 |
对编辑出版学有浓厚兴趣 |
能力 |
良好的阅读习惯,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 |
性格 |
内外向性格兼备 |
技能 |
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

四、院校推荐
武汉大学
北京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河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辽宁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