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思路与成效
工作
工作思路 | 主要举措 | 目标群体 | 预期成效 |
---|---|---|---|
坚持“一要二统三抓实” | 立足审判职能,聚焦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 | 全体未成年人及社会 | 精准化、多元化、全覆盖的法律服务 |
打造订单品牌 |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及家长为辅体,家社协同的“一体三维”法治教育格局 | 学生、教师、家长、社会 | 提升法治意识,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
精准回应不同群体需求 | 提供针对性法治教育和活动 | 未成年人 | 实现法治教育的精准和有效性 |
工作描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立足审判职能,聚焦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精准回应不同群体未成年人法治需求。通过积极探索打造更加精准化、多元化、全覆盖的订单品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及家长为辅体,家社协同的“一体三维”法治教育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
佳木斯市中级人民法院法治进校园活动成效分析
展示
活动 | 覆盖范围 | 参与人数 | 创新模式 | 主要成效 |
---|---|---|---|---|
普法进校园活动 | 全市213所中小学 | 7万名师生 | 立体化需求收集体系 | 形成示范性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样本 |
线上普法平台 | “青苗”解忧树洞信箱 | 100余份订单 | 动态接收普法订单 | 扩大宣传覆盖面 |
线下调研 | 发放需求征集函及问卷 | – | 调查主体法律水平、法治教育情况 | 确保普法靶向精准 |
青年法治宣讲团队 | 法治副校长、律师、心理咨询师等 | 1000余名学生 | 多层级、高质量团队 | 分类管理,按需分配宣讲任务 |
大学生法治宣讲团 | 跨学段共学 | – | 同辈榜样力量 | 实现不同学段法治教育有效衔接 |
创新型普法产品 | 法治文化沙龙、趣味法治运动会、模拟法庭 | 1000余名学生 | – | 深化“订单普法”模式 |
“基础+特色”课程体系 | 家庭、学校、社会 | – | 差异化课件编制 | 精准匹配主题、受众需求 |
教职工培训 | 学校安全、强制报告等 | – | 3次法治教育培训 | 提高教职工法律意识 |
父母课堂 | 家庭教育服务 | 10次 | 法律专题讲座、亲子互动 | 提供家庭教育支持 |
同堂业务培训 | 教育、民政等单位 | 10次 |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实务 | 解决实务难题 |
“青苗·亲子课堂” | 佳木斯市第九小学 | – | 普法实效 | 建立全程追踪机制 |
订单评价反馈 | – | 100%满意度 | “订单量”“满意度”指标 | 动态优化普法方案 |
专题 | 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 | 90%订单 | – | 满意度达100% |
详情
近三年,佳木斯市中级人民法院累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500余场,覆盖全市213所中小学校,7万名师生受益,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样本。为解决传统普法“大水漫灌”的痛点,建立了立体化的需求收集体系。
线上依托“青苗”解忧树洞信箱,打造线上普法“接单”平台;线下定期发放“青少年法治教育需求订单”征集函及调查问卷,涵盖填表主体的法律水平、法治教育情况、存在问题等。目前累计收到普法订单100余份,涉及机关、学校、社区等多个领域。
少年法庭干警与市第二十中学教师共同查看“青苗”解忧树洞信箱中的纸条,整合专业力量,组建多层级、高质量“青苗”宣讲团队。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社会团体挖掘等方式,吸纳法治副校长、青年律师、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学校教师等力量。团队按需分类管理,包括法治宣讲、心理辅导、安全知识培训等,并动态更新人员信息。
组建大学生法治宣讲团,探索“跨学段共学”讲法新模式,利用大学生“同辈”榜样力量引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持续深化“订单普法”模式,开发“法治文化沙龙”“趣味法治运动会”“导师制模拟法庭”等新型普法产品,惠及1000余名学生。
佳木斯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新华书店举行“法治文化沙龙”第二期聚焦多元主体,精确“派单”区分家庭、学校、社会不同场景,构建“基础+特色”双轨课程体系。基础课涵盖《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通用法律课程;特色课精准匹配不同主题、受众需求,形成“法治+心理”组合套餐,如家庭教育、学校管理、假期安全教育等。
围绕学校安全、强制报告、从业禁止等热点话题,对教职工开展法治教育培训3次。打造“父母课堂”“亲子课堂”系列精品课,提供法律专题讲座、亲子互动游戏、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的家庭教育服务10次。积极响应教育、民政、社区等单位法治订单需求,提供同堂业务培训10次。
佳木斯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市教育局等单位,开展“青苗·亲子课堂”,注重普法实效,建立普法“订单”全流程追踪机制。以“订单量”“满意度”为核心指标,畅通评价及反馈渠道,动态优化普法方案。自活动开展以来,预防校园欺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专题“爆单”,占“订单”总数的90%以上,满意度达100%。
普法“订单”派送完毕后,定期分析总结普法重难点,持续跟进巩固成效,汲取教育精髓,融入后续活动,惠及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学校校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填写意见反馈表,确保“普法产品”质量合格,“普法订单”派送到位,实行常态化交流和个性化定制,为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