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音乐周报目录
2025.8.13 第31期 总第2105号
人物
· 音色猎人,捕捉世界的美妙 ——访徐坚强在好奇心驱使下,徐坚强的作曲从不“挑食”,几十年来几乎涉猎音乐创作的所有领域。
标题 | |
---|---|
陈茴茴 争鸣 声乐赛事该来一次“透明革命”了 | 当“公平”成为业内反复念叨的痛点,声乐赛事,是否到了必须“刮骨疗毒”的时刻? |
李荣华 者来女的“高级感”等于音乐深度吗? | 她的音乐仔细来欣赏更像是一场民族音乐创新的表演,她用民族元素来包装自己,是否真正深入了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核呢? |
张巫佳淇 乐评 陈楚生赢得“歌王”是否实至名归? | 就总决赛当晚的舞台而言,他并无明显优势;但就整季表现而论,他的表现仍值得肯定。 |
邱榕 乐评 一场定义未来的“化学反应” | 8月6日,爱丁堡国际音乐节首次迎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相信很多人是冲着刘晓禹而来,但这场音乐会最让人难忘的,是下半场指挥家郑明勋与乐团之间所展现出的化学反应。 |
张璐诗 乐评 听索科洛夫,是苦也是甜 | 出于对他现场声音的思念,我在三个月前的一个夜晚订下了今年8月8日萨尔茨堡音乐节的独奏会门票,只为重温那无法替代的“索科洛夫时刻”。 |
冯怀宇 乐评 合唱织就农耕史诗 | 8月9日下午,国家大剧院《丰收中国》原创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本场音乐会由长期研究“三农”发展的长赋作词,作曲家孟卫东谱曲。 |
钱玉洁 演艺 一场合唱变得幽默诙谐 | |
谷宇飞 演艺 从“一场演出”到“一城狂欢” | 演唱会经济激活北京文商旅融合新动能 |
纪晨 乐评 指挥台上的“双面”诺赛达 | |
杨罕琚 “人音杯”菲伯尔钢琴大赛收官 《杨家岭的春天》赴沪角逐“荷花奖” “戏”润童心“剧”出精彩 风之偶工作坊开启奇妙之旅 | |
院团 命运之锤叩响北国大地 | 吉林省交响乐团独立上演马勒《第六交响曲》 |
孟绮 从零基础“小白”到交响乐新星 | 广青交少年基础班131位学员奏响青春交响 |
谷宇飞 民乐 聚力民乐创新 赓续乐脉薪火 | 首届“华彦钧”民族管弦乐作品征集活动举办 |
施思 民乐 显彰“民间—学院—社会”三元活态传承 | 首届“江南孙氏二胡艺术全国传承班”举办 |
闫旭 环球 听见!色彩的咏叹调 | 大卫·霍克尼20年来参与10余部歌剧舞台设计 |
谷宇飞 环球 卡拉扬青年指挥家奖揭晓 大都会歌剧院巨额捐赠涉欺诈 | |
徐依婧 教育 创作在纸上,更要在台上 | 上音实施首个国家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项目 |
徐丽梅 教育 国音合唱剧《聂耳的歌》将启六轮巡演 | |
红韵融丝竹经典绽琴台 | |
哈师大举办哈尔滨国际手风琴艺术周 | |
李国玲师生唱响国图艺术中心 | |
乐闻 声乐 一部手机,一场声乐艺术的“降维”实验 | 当歌剧咏叹调的旋律透过手机听筒流淌而出,当民族唱腔在直播间收获满屏鲜花,曾经“高高在上”的声乐艺术正完成一场温柔的“降维”。 |
纪晨 声乐 乌列热折桂上音歌剧院鼓浪屿歌剧比赛 | |
乐闻 创作 歌剧舞台上的“她力量”新古典国风歌剧《梦华录》再现宋韵风华 | |
乐闻 创作 钢琴版《原野》将亮相中国戏剧节 | |
俞倩如 提琴 青少年假期弦乐比赛,请收下这份“选品”指南! | 每到假期,家长都计划带孩子外出旅行,同时又希望孩子能在琴技上有所提升。为了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教师通常会建议大家利用假期参加一些比赛,实现“以赛代练”。 |
谷宇飞 提琴 领悟音乐真谛,从巴赫“大无”开始 ——大提琴家王健直播课侧记 | |
谷宇飞 钢琴 “中国色彩”点染卢布尔雅那音乐节 | |
苏燕 钢琴 艺术指导≠钢琴伴奏 | 厘清两者的本质差异,不仅关乎行业术语规范,更涉及对音乐表演艺术的深层理解。 |
白岩峰 钢琴 在共鸣和平衡中找寻自己的声音钢琴家的室内乐探索 | |
卢旸 出版 多种文化融合的“汇流” | 走进周文中的音乐世界 |
卢旸 出版 学好民歌戏曲,方能演好中国音乐 | |
卢旸 出版 巴赫名作“变身”中提琴教材 | |
卢旸 出版 竖笛与竖琴对话“固定低音” | |
乐闻 出版 中唱专辑获“高品质非遗奖” |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