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新县教师选调引发关注:聚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事件概述
江西永新县选调农村初中教师过程中,拟录取多名笔试分数低于10分的考生,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和网友的广泛关注。事件背后反映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教师资源配置等深层次问题。
二、核心问题分析
问题类别 |
具体 |
教师选调 |
永新县选调农村初中教师,部分考生笔试分数极低 |
县域教育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挑战 |
教师配置 |
区域内教师资源优化配置不足 |
教育公平 |
选调制度与教育公平性引发讨论 |
三、对策与建议
对策类别 |
具体措施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推进县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
教师交流轮岗 |
常态化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
教师资源优化 |
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合理调配 |
教育公平保障 |
强化选调制度的公平性与透明度 |

永新县教师遴选情况说明及相关问题分析
问题类别 |
具体问题描述 |
相关政策与法规 |
解决建议 |
教师意愿问题 |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被强制要求参加农村初中教师遴选考试,出现消极应对现象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
尊重教师意见,提高岗位吸引力 |
教师调配方式问题 |
以考试方式调配教师,违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定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建立常态化教师交流轮岗机制 |
机制运行问题 |
永新县推行教师交流轮岗机制运行不理想 |
《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 |
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 |
教师待遇问题 |
轮岗教师待遇、权利保障不足 |
相关政策支持 |
改善工作环境,给予评优晋升政策支持 |

8月15日,永新县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说明,指出农村初中教师遴选考试中部分教师消极应对,考分异常偏低。调查发现,由于农村初中教学任务较重,部分农村小学教师不愿意参加初中教师遴选考试,表现出消极应对行为。
当前,各地需根据适龄学生数量变化调整学段师资配置。在此过程中,必须尊重教师意见,通过提高岗位吸引力来吸引教师选择,而非强制调配。今年初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提出,建立“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因地制宜打通各学段教育资源,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
目前,永新县存在农村小学教师“过剩”、初中教师“短缺”问题。农村孩子进城上学导致城市小学、初中师资紧张,当地也存在相似情况。因此,组织农村小学教师进城遴选考试,要求部分教师参加农村初中教师遴选考试。
此类做法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当地教育部门不尊重教师意愿;其次,以考试方式遴选教师不合适,违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定,加剧城乡教育差距。早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2014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更明确要求,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永新县自2015年起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但从遴选考试情况看,机制运行并不理想。若建立了常态化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则可根据不同学校的教师需求,通过常态化交流解决城市小学师资短缺问题。不同学段的教师调配,如从小学调配到初中,可要求教师具备初中教师资格证并进行考核,但应纳入常态化交流轮岗机制。
推进常态化交流轮岗时,需注意保障教师待遇、权利,改善工作环境,解决轮岗教师后顾之忧,并给予评优、晋升职称的政策支持。当地应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发,结合适龄学生数量变化,通过常态化的教师交流轮岗及“县聘校用”措施,实现区域内教师优化配置,而非以考试方式往城区选拔老师,如此操作只会加剧城乡教育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