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实践团同学与当地青少年一起体验舞狮文化
当地青少年在实践团创作的民族团结主题墙绘前合影
实践团在塔什米里克乡杏林示范带助农
实践团成员带领当地青少年学习英歌舞
实践团成员与当地青少年共同主持成果汇报展演
广州青年报讯(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陈天旭 通讯员 马玉佩)日前,广州大学“穗疏同心”民族团结实践团深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来自不同学院的15名学生代表,通过非遗传承、科技启蒙等多项特色活动,与当地各族群众及青少年深度互动,覆盖千余人次,为青年参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提供了鲜活的“高校样本”。
实践团立足专业优势与当地需求,构建“非遗传承展风采”“科技赋能助发展”“文体活动促交流”“励志教育润心田”“技能培训惠民生”5大实践板块,实现广泛交往、深入交流、全面交融。
在非遗传承方面,实践团开展英歌舞、扎染、咏春拳、舞狮等项目的学习体验活动,激发当地各族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团队成员通过AI应用、编程启蒙、科普实验等科技课程,助力边疆青少年接触前沿科技;团队还组织健美操、墙绘、朗诵等文体活动,搭建各族青少年互动的桥梁;以实践团大学生的求学成长故事开展励志教育,激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发挥实践团成员专业优势及实操经验,向当地村民系统传授短视频拍摄和直播技巧,为当地杏产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拓展销售新渠道。实践结束时,团队在塔什米里克乡举行成果汇报展演,一个个节目铭刻着实践团与当地青少年跨越民族的深厚情谊。
“哥哥姐姐,你们明年还来吗?”维吾尔族少年在离别之际对实践团成员的真诚追问,体现了当地青少年对持续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切期盼,亦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活动采用“青年影响青年”的传播策略,邀请拥有百万粉丝基础的校园达人全程参与,并通过网络平台对本次赴疆实践进行全面记录和宣传,相关话题网络曝光量超百万次,扩大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影响力,有效激发了各族青年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