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潜规则揭秘:谁需列名?哪些禁忌话题不可触碰?

致谢在论文中的重要性

序号 说明
1 致谢的重要性 论文末尾的致谢部分虽然篇幅不大,但写得好是学术礼仪,写不好可能埋下隐患
2 问题的严重性 每年都有学生因致谢出问题,轻则被导师要求重写,重则影响答辩进度
3 导师的位置 导师肯定是致谢名单里的第一位,但不能只写“感谢导师的指导”就完事

详细

别小看论文末尾那几百字的致谢,写得好是学术礼仪,写不好可能埋下隐患。每年都有学生因致谢出问题,轻则被导师要求重写,重则影响答辩进度。这里面 门道,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些人必须出现在致谢名单里导师肯定是第一位的,但不能只写“感谢导师的指导”就完事。

学术论文致谢写作要点

致谢对象类别 具体建议 注意事项
导师 提及具体贡献,如“实验设计阶段的关键思路”“逐字修改论文初稿” 除非副导师未参与,否则必须提及;区分博士、硕士、本科致谢尺度
实验室成员 按贡献大小排序,明确角色 核心成员必须提及,如测试数据师兄、分享试剂师姐等
校外合作者 写明单位、姓名及具体帮助 如“XX公司王工程师提供的设备调试支持”
家人朋友 可选,但需简洁,提及低谷期提供支持者 建议提及特定实例,如“感谢女友监督我写论文”
避免不当 绝不出现吐槽、抱怨、政治敏感、宗教话题、行业黑幕 严禁 mock 评审专家或暗讽他人
语言规范 避免网络热词、低俗用语,保持学术严谨 禁止夸大或虚构指导和帮助行为
特殊案例 因遗漏致谢被追问实验材料来源/因不当表述导致论文被拒的案例 注重遮掩个人锋芒与客观性平衡

作文写作原则说明

导师与团队的致谢规范

  • 实验设计阶段关键思路应具体提及,如“感谢张教授在实验设计阶段提供的创新性数据采集方法”
  • 逐字修改需分阶段说明,如“感谢李老师对论文初稿的逐字斟酌,并首次提出概念框架调整建议”
  • 副导师或参与1-2次组会的导师即便不直接指导,也需要提及具体参与环节(如“感谢王教授在第六次组会上提供创新性建模思路”)
  • 实验室成员致谢方法

  • 按组内分工排序:如“感谢数据测试的刘师兄连续三个月提供系统调试支持”“感谢错过中期但主动分享核心试剂的陈师姐”
  • 参与讨论的成员需注明发言作用:“黄组员提出的变量控制建议最终被纳入方案,显著提升了XX指标的稳定度”
  • 校外合作者致谢要点

  • 企业技术支持需明确时间节点和成果:“衷心感谢XX企业王工程师在3月25日设备安装期间提供现场参数调试技术支持”
  • 高校合作者需注明单位:“感谢清华大学李研究员在设备验证阶段提供的第三方校准方案”
  • 家族人的规范性表达

  • 默默支持型:“感谢父母日常无忧的生活安排使我能够集中精力;遭遇瓶颈时始终保持鼓励的室友”
  • 比较特色型:“特别感谢室友搭建AI算力平台使能复现实验,方寸比远超预期”
  • 避免提及:七大姑八大姨、参与具体业务的亲属(除非学术相关)
  • 致谢安全红线

  • 对评审专家永不提及负面词汇
  • 对潜在利益冲突方保持中立
  • 所有致谢不可通过 imaginary editing 生成
  • 记录清楚所有外部合作人论文引用数量(0.5篇以内会忽略,10篇以上需标注合作单位)
  • 篇幅与格式建议

  • 字数控制:300-500字(虚线测量),3段式布局(导师段-实验室段-其他段)
  • 排版建议:
  • 1. 尊敬的各位导师与同仁:> 2.valid致谢段落3. 衷心感谢及术语说明部分

  • 检查要点:导师排序是否争议规避、实验材料归属是否清晰、亲友致谢是否过界
  • 导师审阅阶段需核查:所有团队成员在论文中是否均有体现
  • 答辩阶段应对致谢所有方进行确认,避免“感谢本不存在的学术指导”情形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6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