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小学课后延时服务“5+2”模式
方式类别 | 具体 | 目的意义 |
---|---|---|
普惠托管看管课 | 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老师提供同步辅导和答疑 | 解决家长接孩子困难,提供作业辅导和答疑 |
普惠托管社团课 | 学生可以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拓展活动 | 拓展学生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
个性化课程 | 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 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全面发展 |
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各地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开始推行“5+2”模式的课后延时服务。这项服务主要是为了解决家长接孩子困难这一实际问题,通过提供课后服务,让学生们可以在校内完成相关的作业,并得到老师的同步辅导和答疑。
此外,“5+2”模式还包括普惠托管社团课和个性化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课程,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拓展活动中,从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促进全面发展。
暑假托管服务引发的教师关注问题分析
老师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序号 | 主要问题 | 具体表现 |
---|---|---|
1 | 参与暑假托管服务占用假期休息时间 | 教师需要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提供服务 |
2 | 暑假托管服务加重教师负担 | 无偿或低偿工作增加教师工作量 |
3 | 志愿参与具有变相强制性 | 将参与表现作为评优参考,迫使教师参与 |
4 | 绩效工资分配不公 | 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存在多劳不多得、向行政领导倾斜等问题 |
5 | 绩效工资再倾斜引发更大不公平 | 在本身存在分配问题的基础上向参与托管服务的教师倾斜 |
6 | 暑假托管服务性质界定模糊 | 是否属于教育部明确禁止的”第三学期”性质存在争议 |
7 | 补助经费筹措途径限制 | 已有规定的经费筹措方式限制了对绩效工资的倾斜使用 |
相关政策与规定
教育部《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假托管服务的通知》(2021年7月19日)
政策要点 | 具体 |
---|---|
目的 | 解决学生暑假”看护难”问题 |
支持区域 | 有条件的地方 |
核心服务对象 | 小学生 |
教师参与补助 | 明确给予适当补助 |
补助经费来源 | 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 |
暑托服务性质 | 辅助拓展活动,非”第三学期” |
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实施)
政策构成 | 比例 | 分配依据 |
---|---|---|
基础性绩效工资 | 70% | 直接按月发放到教师个人账户 |
奖励性绩效工资 | 30% | 工作量、教学成绩、出勤、师德师风等考核 |
存在问题 | – | 多劳没能多得、向行政领导倾斜等分配不公 |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