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拍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新华社发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观众在和人形机器人互动。新华社发山东曲阜尼山水库及尼山圣境景区。新华社发张宝明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河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20世纪思想文化史、人文语义学研究。

|
描述 |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 |
2023年5月拍摄,新华社发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观众在和人形机器人互动,新华社发 |
山东曲阜尼山水库及尼山圣境景区 |
新华社发 |
张宝明 |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河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
张宝明研究领域 |
20世纪思想文化史、人文语义学研究 |
AI时代的人文教育:数智赋能与人文之心的关系
标题层级
引言:数智赋能与人文之心的关系
历史视角:科学与人文的紧张关系
思想史线索:“道器”之辩的演变
人文教育的“芯”“心”相映
数智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古典学的启示:静水流深
1. 历史视角:科学与人文的紧张关系
描述 |
例子 |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描述的“两种知识” |
真正知识与模糊不清知识 |
古典中国的“先觉”对知识的“鸿蒙”“混沌”属性感知 |
《幼学琼林》《西游记》中的“混沌”描述 |
庄子之隐喻“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
对“混沌”情形的注解 |
科技发展对人文领域的冲击 |
维柯主张自然与人文“分庭” |
2. 思想史线索:“道器”之辩的演变

思想家 |
观点 |
庄子 |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
康有为 |
“道尊于器,然器亦是以变道矣” |
王韬 |
“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
严复 |
“吾实未敢遽分其优绌也” |
3. 人文教育的“芯”“心”相映
描述 |
例子 |
数智赋能的特征 |
海量数据、强大组合能力 |
工具与价值的关系 |
“由技入道”与“技进乎道” |
人类对自身存在的追问 |
“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 |
古典学的作用 |
静水流深的启示 |
4. 数智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
机遇 |
知识幻象 |
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精神 |
过度依赖AI生成 |
重建工具与价值的关系 |
人类主体性的沦陷 |
确保人类主体性的主体性 |
知识增长的悖论 |
古典学的智慧传承 |
5. 古典学的启示:静水流深
描述 |
例子 |
古典学的特性 |
批判性、公度性、前瞻性 |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
戴丹妮主编:《莎士比亚戏剧精粹赏析》 |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大雅·文王》 |
朱熹的诗句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维柯的观点 |
以古典学的“古老智慧”化解紧张 |

数智赋能与人文心需要相互映衬,古典学的智慧能够为AI时代的人文教育提供重要启示。在工具的泛化与包围中,人文教育应保持冷静与突围,实现“芯”“心”相映,推动知识的“真”“善”“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