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延时服务引争议?教师劝退背后原因何在?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情况

项目
实施时间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
服务对象 小学阶段
覆盖范围 各地全覆盖
模式 “5+2″模式
每周开展天数 5天
每次服务时间 至少2小时
结束时间要求 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通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
主要目的 解决家长接孩子困难

详细说明

  • 实施时间:自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各地小学阶段全面实施课后延时服务。
  • 服务对象: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
  • 覆盖范围:所有地区均需覆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课后延时服务。
  • 模式:推行”5+2″模式,即每周开展5天,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
  • 每周开展天数:每周固定开展5天,确保服务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 每次服务时间:每次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至少为2小时,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活动需求。
  • 结束时间要求:课后延时服务的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通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以方便家长接送孩子。
  • 主要目的:解决家长因工作等原因难以按时接孩子的问题,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 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主要问题点

    序号 问题描述 解决方案建议
    1 教师工作负担加重,休息时间减少 适当增加教学辅助人员
    2 老师额外工作没有对应补贴 明确课后服务教师薪酬标准
    3 低年级学生课后单调 丰富低年级课后活动形式

    维度类型 具体改进方向
    人本维度 建立教师关怀系统
    经济维度 明确课后服务收益分配机制
    实用维度 低年级差异化课程体系设计

    拓展保障措施

    当前政策需补充:1. 建立弹性工作制度,允许教师选择服务时段2. 搭建课后服务教师培训平台3. 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基层实施需求`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3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