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留守儿童公益行动:开启北京之旅
类别 | 具体 |
---|---|
行动主题 | 以“授人以渔”为初心的公益行动 |
参与人员 | 金寨县的10名留守儿童 |
目的地 | 北京 |
旅程特点 | 40多小时颠簸的列车旅途 |
留守儿童感受 | “终于,我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只在电视里见过的首都!” |
行动起源 | 始于2019年 |
象征意义 | 让山区孩子的“走出大山”梦想照进现实 |
文化引用 | “一座北京城,半部中国史” |
详细
近日,金寨县的10名留守儿童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尽管经历了40多小时颠簸的疲惫,但孩子们眼中的光芒依然明亮。他们激动地表示:“终于,我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只在电视里见过的首都!”
这场始于2019年的公益行动,以“授人以渔”为初心,致力于帮助山区孩子实现“走出大山”的梦想。通过这一行动,孩子们有机会亲眼目睹首都的风采,感受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一座北京城,半部中国史”,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的象征意义。此次行动不仅让留守儿童们开阔了眼界,更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历史文化研学之旅与留守儿童关爱计划
活动 | 地点 | 教育意义 |
---|---|---|
体验紫禁城 | 紫禁城 | 读懂“象天法地”的智慧 |
天坛活动 | 天坛 | 感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
国子监礼仪 | 国子监 | 体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
清华大学参观 | 清华大学 | 激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
未名湖畔体验 | 未名湖畔 | 种下“考大学”的梦想 |
科技馆互动 | 中国科技馆 | 点燃科学好奇心 |
天安门广场升旗 | 天安门广场 | 培养家国情怀 |
历史纪念馆参观 | 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圆明园 | 构筑“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
长城徒步 | 八达岭长城 | 体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 |
千里家书活动 | – | 强化与父母的情感连接 |
闭营仪式表演 | – | 展现孩子们的成长与自信 |
雏鹰计划概述 | – | 关爱留守儿童,助力全面发展 |
详细
历史文化研学之旅
孩子们首站走进紫禁城,指尖划过汉白玉栏杆,通过讲解深入理解明清宫城的“象天法地”设计理念。这一亲身体验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智慧的认识。
在天坛圜丘坛上,仰望苍穹以模拟古人观测天象的方式,感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种跨文化的沉浸式学习,让孩子们领会到中国传统哲学的深邃内涵。
在国子监内,孩子们正衣冠、行古礼,通过参与“经学启智”活动,体悟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一传统文化熏陶行为,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在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前驻足沉思,未名湖畔博雅塔与笑脸相映,孩子们内心萌发“考大学”的梦想。这种与高等教育的近距离接触,激励着孩子们的未来规划。
中国科技馆的体验项目中,从四大发明到载人航天模拟操作,互动体验点燃了科学好奇心。科学素养的提升,为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凌晨三点的天安门广场,星光下的孩子们屏息等待国旗升起。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家国情怀从课本文字转化为滚烫心跳,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精神。
卢沟桥石狮、抗战纪念馆史料、圆明园残垣的参观,让“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刻骨铭心。大水法遗址前,《少年中国说》的朗诵声震云霄,这种历史教育使孩子们珍惜当下。
八达岭长城徒步中,汗水浸湿衣衫,孩子们在挑战中 experience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这种体育锻炼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留守儿童关爱计划——雏鹰计划
2019年,金寨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对接浙江星创公益基金会,发起以关爱留守儿童为核心的“雏鹰计划”。此计划聚焦留守儿童的课程学习、兴趣培养和成长需求。
分“梦想天空”“雏鹰展翅”“搏击长空”三个阶段推进,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唤醒留守儿童的内生动力,助力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累计投入425万元,直接受益学生8500人,培育志愿者525人。其中,“雏鹰计划”单项投入235万元,覆盖91名学员,成为留守儿童关爱典范。
“千里家书”活动中,父母务工的影像让孩子们红了眼眶,孩子们写下“爸妈,我看到了大世界,会让家乡变好”的话语,展现了理解与责任感。
闭营仪式上,曾经羞涩的少年通过朗诵《仰望星空的老人》和《曾子杀猪》小剧场,绽放自信,展现了个人成长和才艺的发展。
理念与实践
“雏鹰计划”强调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回归,看见世界是为了更有勇气改变世界,培养孩子们的全球视野和社会参与能力。
如今,10只“雏鹰”已展翅,梦想正从大山深处飞向更辽阔的天空。这一计划将持续助力更多留守儿童实现梦想,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