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腐,不能“打地鼠”!原创 行者殷涛 行者殷涛2025年08月17日 09:57 江苏8月,教育反腐风暴再度强势来袭。8月8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校长廖小平,因侵吞科研经费、违规收受礼品被开除党籍和公职。8月6日,海南嘉积中学原校长周熙胜,仅试用一年便遭立案调查。8月4日,安徽省泗县第二中学原校长张玉标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日期 | 头衔 | 处理措施 |
---|---|---|
2025年8月8日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校长廖小平 | 开除党籍和公职(因侵吞科研经费、违规收受礼品) |
2025年8月6日 | 海南嘉积中学原校长周熙胜 | 立案调查(仅试用一年) |
2025年8月4日 | 安徽省泗县第二中学原校长张玉标 |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原校长马飞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案例分析
问题类别 | 具体表现 | 案例 | 影响 |
---|---|---|---|
教育腐败现状 | 全国涉教育系统落马人员超过200名,覆盖城乡和各学段 | 中西部学校校长贪腐金额动辄数百上千万 | 腐败乱象愈演愈烈,教育系统形成利益漩涡 |
贪腐环节 | 基建工程、设备采购、教材教辅、校服订购、招生招师 | 校长指定招标代理机构,为特定企业量身定制“隐形门槛”;姐姐无餐饮资质仍承揽校园餐项目 | 涉及环节多,利益输送隐蔽 |
权力滥用 | 决策操控、职称评审、评优评先、课题立项 | 校长一人操控招标;仅凭个人喜好和利益关系决定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明码标价 | 权力失控,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
监管机制失效 | 教代会、纪检部门形同虚设 | 监督机制如同纸糊的老虎,权力失去制约 | 腐败行为无法有效遏制,形成边反边腐态势 |
惩处力度不足 | 党纪政纪处分,惩处滞后,腐败分子心存侥幸 | 腐败分子受罚后仍留任甚至升迁;反腐变成“打地鼠游戏” | 传递错误信号,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
腐败对教育的影响 | 教育教学秩序混乱,校园文化生态破坏,师生工作热情浇灭,学生三观扭曲,社会信任崩塌 | 校长贪腐,教育教学受影响;教育者身不正,毁掉个人口碑 | 影响深远,损害教育公信力 |
解决措施 | 分权、强化监督机制 | 校长仅有年度预算决策权,剥离具体收支管理权;教职工监督权,联名可弹劾校长 | 逐步驯服权力,回归育人本位 |
详细
教育腐败现状
教育系统中的腐败现象并非个案,而是系统性问题。过去一年,全国涉教育系统落马人员至少超过200名,这些案例覆盖城乡和各学段。小贪巨腐部分中西部学校校长,看似职位不高,贪腐金额动辄数百上千万。教育系统腐败呈现边反边腐的顽固态势,全链条、全方位贪腐乱象愈演愈烈。
贪腐环节
从基建工程、设备采购,到教材教辅、校服订购等,每个环节都涉及庞大利益,众多围猎者虎视眈眈。特别是一些和热点学校,每年的招生招师,背后藏着深不见底的利益输送。这些环节的贪腐操作,往往与权力高度集中、监管机制失效密切相关。
权力滥用
许多重大决策,看似制度流程完善,实际是校领导一手操控的“独角戏”。例如,某中学的基建工程招标,校长擅自指定招标代理机构,在招标文件中为特定企业量身定制“隐形门槛”。贵州原实验小学校长钟海燕明知姐姐没有餐饮资质,仍让其承接校园餐项目。还安排弟弟承接学校工程项目,从中大肆敛财。
此外,在一些学校,职称评审成了领导玩弄权术、谋取私利的工具。他们仅凭个人喜好和利益关系,便可决定教师的职称晋升。在一些地方,评优评先、课题立项等都被明码标价,只要教师肯花钱“打点”,就能获得某些荣誉和项目。
监管机制失效
学校内部并非没有监督机制,教代会、纪检部门等看似一应俱全,可在现实中,这些机制却如同纸糊的老虎。权力失去约束,便如脱缰的野马肆意狂奔,践踏教育的每一寸净土。
惩处力度不足
惩处力度不足一些腐败分子在被查处后,仅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根本没有触及灵魂。高举轻放、罚酒三杯后,他们依然能留在教育系统,甚至还能凭借关系网继续往上爬。这种现象,无疑传递了错误信号,让腐败分子心存侥幸,无所顾忌。此外,对于一些腐败行为的惩处,往往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反腐变成“打地鼠游戏”,手握锤子却总慢半拍,打下去一个,又冒出来一个。
腐败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者其身不正,贪腐脏水在教书育人的殿堂横流,岂非辛辣的讽刺?教育的“门面担当”,沾染了“贪腐”脓疮,毁掉的何止是个人口碑?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生态,浇灭了无数教师的工作热情。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三观,如此身教,让学生对公平与未来充满了失望。最终导致全社会对“为人师表”的信仰崩塌,对教育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
解决措施
挽救教育,必先驯服权力。监管权力虽有难度,但北京十一学校已给出破局之策:校长仅有年度预算决策权,剥离具体收支管理与签字报销权。更以制度刚性赋予教职工监督权:20人及以上代表联名,即可临时召开教代会,提出弹劾校长议案。经60%以上代表同意,可启动弹劾程序。以分权和监督制度驯服权力,才能让校长从“权力顶峰”回归“育人本位”。
根源不除,腐败就会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民众需要的,不止于一则则通报的短暂刺激,而是一套能防患于未然的长效机制。如果反腐变成猫鼠周旋,乃至打地鼠游戏,热闹背后,消耗的是教育元气和公信力。与其陷入“边腐边反,边反边腐”的循环,不如刮骨疗毒,还教育一片清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