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日记”揭秘:民国罕见“三校”联名招生始末

竺可桢日记中的民国高等教育史料价值

概要

竺可桢的日记因其兼具人文性和科学性,成为民国时期宝贵的历史文献。特别是1937年7、8月的日记,记录了国立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在南京联合招生的历史事件,这是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史上的首次全国联合招生尝试。竺可桢于1936年4月在陈布雷推荐下开始执掌浙江大学。

作者 宏微观察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竺可桢 现代许多历史名人日记中,竺可桢的日记是人文性和科学性最兼备的,且叙事清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937年7、8月的日记记录了国立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在南京联合招生的历史事件。
该联合招生是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史上的首次全国联合招生尝试。
竺可桢于1936年4月在陈布雷推荐下开始执掌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1936-1937招生情况分析

整体招生数据统计

时间段 报考人数 正取人数 备取人数 转学生数 实际注册人数 全校总人数 备注
1936年8月24日 2320余 259 80 12 165 约900余 竺可桢记录”新取学生中有一半不到”
1936年9月11日 510余 约900余 加代办学生1048余人
1937年9月17日 178 抗战期间招生人数变化
1937年9月26日 210 迁移后的招生情况

教职员统计

教职员工类别 数量 备注
副教授、教授 77 全校约380人
讲师 22
助教 约80
职员 约90余

联合招生数据

项目 数据 备注
报考城市 南京、上海、武汉、广州、杭州、北平 北平因交通原因停招
实际设考场城市 5城市
考试时间 8月1日至3日考试,10天评阅
报考人数 南京2850,上海2300,武汉1879,广州902,杭州400,北平301 共约8千6百人
必考科目 公民、国文、英文、史地、数学 数学分甲乙卷,不同专业组考试科目不同
公民科目 类似现”思政”,考历史地理 工科生也考人文科目
教授参加评阅卷 苏步青、钱基博 三校统一在南京评阅
录取人数计划 浙大380人、中大500人、武大350人 实际录取1230人,先取2400名筛选
考试成绩分布 70分以上仅2人,60分以上46人 六十分以上仅占6‰
录取分数线 45分 四十分以下不取
实际录取人数 浙大366人 Văn理107, 农78, 工181

新生统计分析

项目 数据 备注
全部考生中第一志愿报浙大人数 1382人(占16%) 实际录取近360人(占录取25%)
广东录取人数 13人 相比上年110余人录取2人大幅增长
1936年新生比例 83人/510余人 竺可桢记录”135人与人相同”指被其他大学录取
1937年战时招生 开学178人,26日增至210人 民国高校首次全国联合招生成功

三校录取比例

大学 占录取比例 备注
国立中央大学 65.2%
浙江大学 26.1%
武汉大学 8.7%

招生政策关键数据

大事记 日期 重要
联合招生成立 1937年7月7日 国立中央、武汉大学和浙大成立联合招生委员会
竺可桢会议 1937年7月31日 各城市报名人数统计(实际5城市考点)
考试科目调整 1937年8月 公民、国文、英文、史地、数学,分组考试
录取标准 1937年8月19日 45分为最低标准,四十分以下不取
新生分析 1937年8月22日 分析各校录取比例和地理分布
迁移后的招生 1937年9月 战时环境下招生人数略有增加,显示联合招生是成功的

注:全文通过数据清晰呈现1936-1937年浙江大学及周边名校招生关键指标,包括报考人数、录取比例、课程设置等核心数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7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