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开展沿黄三城生态文化传承与黄河精神赓续行动
序号 | 要点 |
---|---|
1 |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土建工程学院“河脉薪传”社会实践团开展活动。 |
2 | 活动地点:济南、东营、聊城。 |
3 | 活动主题:沿黄三城生态文化传承与黄河精神赓续。 |
近日,山东交通学院交通土建工程学院“河脉薪传”社会实践团赴济南、东营、聊城,开展沿黄三城生态文化传承与黄河精神赓续行动。
济南黄河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实践成果
实践地点 | 主要活动 | 成果与意义 |
---|---|---|
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 | 探秘黄河生态保护成果与流域文化底蕴 | 了解济南黄河段历代治黄历程与生态保护成果,感受黄河与济南的文化联结 |
东营黄河文化馆 | 了解黄河的自然地理、流域文明、黄河精神、乡村振兴措施 | 加深对黄河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
广利河湿地公园 | 探寻母亲河的生态密码 | 认识黄河水系的“毛细血管”作用,了解生态防线与和谐共生典范 |
聊城澄泥砚工坊 | 探寻“泥与火的艺术”,了解澄泥砚的诞生与制作过程 | 认识澄泥砚的文化底蕴与匠人精神 |
济南市水利工程服务中心 | 调研泥沙治理、智能防溺水系统、灌区效益,提出防腐涂层修复方案 | 了解水利工程科技赋能,提出低成本高耐久方案 |
马山褚科小学 | 以黄河历史、非遗展示、科普课堂播撒黄河精神种子 | 实现红色文化与黄河基因的代际传承 |
实践详解
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
实践团在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开展活动,深入探秘黄河的生态保护成果与流域文化底蕴。通过实地考察,实践团了解了济南黄河段历代治黄的历程以及取得的生态保护成果。此次活动加深了成员们对黄河与济南之间深度文化联结的认识,深刻感受到黄河作为城市“安全屏障”与“文化根脉”的双重重要意义。
东营黄河文化馆
在东营黄河文化馆,实践团系统学习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流域文明历史以及黄河精神的时代内涵。此外,实践团还了解了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的“升级版”打造措施,通过这些的学习,实践团对黄河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广利河湿地公园
广利河湿地公园作为黄河水系的“毛细血管”,为黄河下游筑起了生态防线。实践团在此地认真探寻了母亲河的生态密码,通过系统治理与科学规划,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案例。广利河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工作不仅为黄河下游提供了生态支持,也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聊城澄泥砚工坊
在聊城澄泥砚工坊,实践团深入了解了这项“泥与火的艺术”的制作过程。澄泥砚的诞生始于黄河故道,从黄河淤泥到文房瑰宝,每一段制作过程都饱含着匠人的执着坚守。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济南市水利工程服务中心
实践团走访济南市水利工程服务中心,调研了邢家渡引黄灌区中心测流站、牛王渡槽河道以及董家闸等关键设施。通过了解泥沙治理、智能防溺水系统以及灌区年调水9000万立方、灌溉百万亩的民生效益,实践团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针对闸门腐蚀、渠道裂缝问题,团队依托专业研发纳米玻璃粉改性有机智能防腐涂层,提出了“固废再生—材料复合—智能修复”的低成本高耐久方案。
马山褚科小学
实践团走进马山褚科小学,通过黄河历史、非遗展示以及科普课堂等形式,播撒黄河精神的种子,实现了红色文化与黄河基因的代际相传。此次活动不仅推动了黄河文化的传播,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