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师生荣获双料冠军,迈向蒙地荣耀之旅

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情况

项目
大赛名称 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举办时间 8月15日至19日
举办地点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参赛团队数量 近700名青少年代表
国内参赛情况 –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和港澳台地区相关单位推荐的35支少年组代表队
– 全国学会推荐的22支青年组代表队
国际参赛情况 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的18支国际代表队
北京参赛情况 共有5名优秀青少年选手参赛

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8月15日至1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本届大赛“青年力量”云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和港澳台地区相关单位推荐的35支少年组代表队,全国学会推荐的22支青年组代表队,以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的18支国际代表队,近700名青少年代表齐聚呼和浩特。北京代表队共有5名优秀青少年选手参赛。

本届大赛以“勇担时代使命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

大赛改革及实施情况

改革项次 改革 具体实施
首次精准聚焦15-24岁青年群体 针对特定年龄段的青年进行竞赛
汇聚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优质赛事资源,打造青少年科技竞赛矩阵 整合全国及地方资源,构建竞赛体系
打破“作品依赖”,转向采用现场实践考核机制 不再依赖作品的评断,转而通过实践考核考核选手
三(续) 通过科技挑战、主题讲座、企业参访等活动,全面考察选手知识应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考察多方面能力,确保竞赛公平公正
在推荐参加全国赛选手的遴选阶段,北京大赛组委会严格遵循大赛改革方向 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专家问辩等多维度考察方式,评估选手综合素质
针对最终入选的5名选手,赛前组织开展了由多学科领域专家指导的专项线下实践培训 提升动手实践和现场应变能力,适应现场实践考核要求
国赛赛场上,北京选手在比赛中展现出较强科研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选手在比赛中充分展现能力
北京市十一学校李湛然、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嘉苗获大赛最高荣誉“中国科协主席奖” 获得大赛最高荣誉
北京代表队还斩获6项专项奖,并有3名同学在“青少年成长支持计划”双选会上由设奖单位专家遴选为科行创新小观察员 获得多项奖项及荣誉
赛场上的实战化考验,最终转化为选手的真实成长 通过比赛,选手在科学素养、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通过选手之间多领域、多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切磋与比拼,感受到大赛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选手在交流与合作中体会到竞赛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十一 通过企业参访、聆听院士专家报告会,感受“中国创造”,深化报国信念 选手通过企业参访和专家报告,增强爱国信念
十二 通过参与“青少年成长支持计划”双选会、“学长说”故事分享会等活动,拓展了青少年成长渠道 选手通过参与各类活动,拓宽成长途径
十三 本次大赛不仅为青年学子搭建了展示科技创新能力的舞台,更引导和倡导优质社会资源共同托举青少年成长 大赛为青年提供平台,同时倡导社会资源支持青少年成长
  • 本届大赛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鼓励青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 通过多项改革措施,大赛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人才。
  • 大赛通过实践考核和多维度考察,确保选手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评估。
  • 选手通过参与大赛,不仅提升了自身能力,也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广泛参与性。
  • 大赛倡导社会资源共同支持青少年成长,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7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