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暑期登场:IP衍生经济潜力强劲

影片表现与票房预测
项目 |
|
影片名称 |
《浪浪山小妖怪》 |
类型 |
奇幻动画 |
平台 |
豆瓣 |
豆瓣评分 |
8.6分 |
预测票房 |
10亿元 |
IP衍生经济合作
项目 |
|
合作商家数量 |
超过800家消费品 |
合作时段 |
上映前夕 |
关注点 |
IP衍生经济潜力 |
访谈信息
项目 |
|
访谈对象 |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隽 |
访谈媒体 |
《每日经济新闻》 |
访谈时间 |
上映前 |

在奇幻动画短片《中国奇谭》上线两年后的今年暑期,其平行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成功登场。截至8月6日,该影片在豆瓣平台上获得了高达8.6分的评分,其预测票房亦从6亿元攀升至10亿元。与票房同步攀升的是,《浪浪山小妖怪》在上映前夕已锁定了超800家消费品合作伙伴,展现出IP衍生经济的强劲潜力。这一现象预示着《浪浪山小妖怪》不仅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更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价值的IP。此外,《每日经济新闻》在电影上映前夕专访了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隽,进一步揭示了该影片背后的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
上海电影董事长王隽谈《浪浪山小妖怪》与IP长线布局
主题 |
摘要 |
创作初心 |
希望讲述属于现代人的故事,展现每个人的努力生活和平凡与伟大。 |
IP长线布局 |
《中国奇谭2》9个故事已完成,按计划推进,预计很快与观众见面。 |
《浪浪山小妖怪》制作 |
延续《小妖怪的夏天》风格,实现新的突破,创新性地表达当代人的现实写照。 |
的手工制作 |
由20多位画师手工绘制近2000幅画,融合电脑动画等新科技。 |
转型战略 |
探索“电影+经济”模式,通过IP开发与数字化转型,撬动非票收入增长。 |
IP开发策略 |
以创作为核心(“1”),衍生品开发为延伸(“0”),实现收益回收。 |
衍生品开发 |
与超30家企业合作,推出超800款衍生单品,涵盖多领域品类。 |
股价表现 |
履新一周年之际,股价累计上涨43.28%,累计涨幅达86.56%。 |
未来规划 |
坚持与渠道并重,寻找新出路,推动好诞生和新IP运营方式。 |

详细
上海电影董事长王隽与每经记者畅谈《浪浪山小妖怪》的创作初心与IP长线布局。王隽认为,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发现,《浪浪山小妖怪》里有自己的映射和影子。作为出品方和创作者,他们想真诚地讲述一个属于现代人的故事,希望告诉大家,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无论是谁,都如歌词中所唱的“重如尘烟,重如尘埃”。他们平凡,却也伟大。
王隽表示,希望《浪浪山小妖怪》能成为未来的经典。眼下团队十分忙碌,大部分同事正全力推进《浪浪山小妖怪》的相关工作。同时,还有一支队伍在专注制作《中国奇谭2》。按照计划,《中国奇谭2》的9个故事已经完成,正按正常制作节奏推进,预计很快就能与观众见面。
在王隽履新一周年之际,上海电影股价迎来显著上涨:从年初至8月7日收盘,股价累计上涨43.28%;若从2024年7月底的收盘价18.97元/股计算,累计涨幅达86.56%。
《浪浪山小妖怪》是《中国奇谭》中最具想象力和发展空间的篇章,《小妖怪的夏天》的扩容并非偶然。早在短剧上线时,《浪浪山小妖怪》的剧本就已成型。王隽透露:“大背景是西游记里唐僧四人取经的故事,我们当时觉得‘小妖怪’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同步发展了大电影。”
他们从小看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长大,《浪浪山小妖怪》中由四个草台班子组成的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其创新性的表达方式源自生活。主创团队讲述的就是当代人的现实写照,打工人的酸甜苦辣、爱与包容、合作与无奈憋屈都在其中。
王隽称,纵使多次看过《浪浪山小妖怪》的剧本,仍然每次都被打动,“它的创新型表达有着鲜明的当下感和时代感”。AI盛行,但用AI创作会有似曾相识感。在《浪浪山小妖怪》中,你看不到任何熟悉的影子。他们有20多位画师,手工一张张绘了近2000幅的画,当然后面也有电脑动画等新科技的融合。
王隽提到,“美猴王之父”张光宇老师若还在,应该很难想象到几十年后,动画片里的美猴王是猩猩怪转化过的形象。以往的经典动画是把西游故事中的文字化成影视影像,而现在的创作是把经典揉碎,用现代人的语境和说话方式来讲故事。
是“1”、衍生是后面的“0”,“用零售思维引导观众消费衍生产品”。《哪吒2》热映后,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曾透露,该片带动的GDP增量超2000亿元,衍生品销售额预计上千亿元。万达电影在今年上影节期间也明确战略,将放在拉动非票收入、摆脱单一票房产出依赖上。
头部影企都在转型,上海电影也正积极探索“电影+经济”模式,通过IP开发与数字化转型,撬动非票收入增长。2024年11月,上海电影公告表示,公司以现金形式进一步收购上影集团、上美影分别持有的公司控股子公司上影元的14%、5%股权。此举也被视为上海电影将加大力度挖掘IP“主题价值+衍生品”的价值。
上海电影正通过“鲲鹏计划”激活经典IP:路阳将参与动画电影《天书奇谭》创作,韩延将打造动画《葫芦兄弟》。王隽解释,“很多导演都有动画梦,因为动画片确实是一种不管什么年龄段都能看的作品,它的想象力或者奇幻性更强,既脱胎于现实,又能够游离在现实之外,而且还能回得来,所以从创作的自由度、空间想象和潜力来讲,它不亚于故事片”。
在创作《浪浪山小妖怪》之初,公司就同步策划周边开发,上映前IP衍生已全面铺开:与超30家企业达成合作,覆盖汽车、餐饮、潮玩等多领域,17家实体企业推出超800款衍生单品;上影元自研品牌“上影元品”推出300多款周边,涵盖毛绒玩具、文创等品类。
王隽强调,衍生品是动画的重要营收方式:“电影在固定周期内完成,但延伸产品的售卖和互动场景是无限的。迪士尼就是例子,米老鼠的衍生品和主题乐园营收占比最大。” 她认为,IP开发的核心是创作这个“1”,后续衍生则是“1”后面的多个“0”。
王隽坦言,电影票房已进入饱和状态,虽会有小幅震荡调整,但持续突破的难度越来越大。上海电影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电影放映板块营收4.54亿元,同比减少17.33%。“这倒逼我们转向非票收入,而这部分收入不仅能补充电影工业生态,还能反哺创作,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看完电影,吃饭、喝饮料、买衍生品、拍照打卡,对观众而言,这些深入的体验能让观众获得超出观影本身的价值。王隽强调,除了放映电影,上影必须用零售思维引导观众消费衍生产品,希望未来能形成‘看电影是习惯,消费电影衍生也是自然行为’的氛围。
王隽解释道,上海电影的转型正是顺应这种变化,其战略精品布局明确为精品、产品开发、数字化转型,其中大IP开发是重中之重。“过去行业重心多在前端的创作制作,现在则要贯通从源头到发行放映、IP开发的全链条。”
王隽提到,“非常重要,好多商户跟我们进行联动,因为他们的商品是要赋予,而我们的需要插上消费的翅膀。随着时间推移,消费品的生命甚至可能超过电影本身”。
一年来股价涨超86% “继承前任的战略,也要有新IP及新的IP运营方式”
王隽对于上海电影的发展有着清晰规划:“2016年上海电影上市时,主营业务是宣发放映,也就是做渠道。去年开务虚会时,大家在问到底走还是走渠道,想清楚后就会明白,和渠道是翅膀,我们要坚定架构起这样的主线。”
在上海电影的架构中,上海电影制片厂负责创作制作,上影股份承担宣发放映,旗下院线除传统票房外,正全力开拓授权与IP开发业务。“转型就是寻找新出路,不变化会很辛苦。”王隽说,“动画衍生品已有几百种,但未来还会有更多形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能让IP价值更具象”。
市值管理也好,市场关注公司成长也好,核心在于企业的方向。我们继承前任的战略,要有好诞生,也要有新IP及新的IP运营方式。即便是渠道端,影院和院线也需精准推广,做到‘一院一屏’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