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详细信息 |
---|---|
支教团名称 | 东华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 |
支教时长 | 一年 |
支教地点 | 贵州省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 |
服务对象数量 | 700多个孩子 |
支教特色 | 因材施教 |
教学亮点 | 给贵州山区学生讲历史 |
详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东华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正式结束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从上海到贵州省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他们用一年时间,在700多个孩子心里种下春天。记者注意到,大学生们支教有一套因材施教的好办法。研支团学生给贵州山区学生讲历史。
`markdown
东华大学研支团赴贵州扎根山区帮扶教育纪实
表
课程 | 覆盖范围 | 教学方式 |
---|---|---|
道德与法治、历史、心理健康 | 2个年级13个班级700余名学生 | 集体备课,个性化关注 |
吉他社团 | 研支团成员李洪达指导 | 文化艺术节展示 |
播音主持社团 | 研支团成员秦睿遥指导 | 文化艺术节展示 |
科普课堂(折纸飞机) | 研支团成员讲解航天梦 | 折纸飞机教学模型 |
青春团课 | 研支团讲述浙江“千万工程”等 | 主题式实践教学 |
帮扶举措 | 参与单位 | 合作形式 |
---|---|---|
“控辍保学”行动 | 研支团成员团队 | 深山区家访 |
教育信息平台捐赠 | 东华大学 | 技术支持与资源共享 |
校地合作 | 东华大学、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团贵州省委 | 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 |
师资培训 | 汇川区教体局组织 | 县域中学赴东华大学学习 |
详细
一、课程教学与个性化关注
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作为一所易地扶贫搬迁子弟学校,东华大学研支团承担了道德与法治、历史和心理健康3门课程教学,覆盖2个年级13个班级700余名学生。考虑到学生知识基础存在差异,研支团成员自发组织集体备课,批注中密密麻麻的细节表明他们对每个孩子的殷切期待。
为落实“控辍保学”政策,研支团成员频繁走访山区家庭,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坚持上学。无论是运动会现场还是清明节踏青,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
东华大学研支团将素质教育带到贵州山区。李洪达、秦睿遥结合自身特长开设吉他课和播音主持社团。在文化艺术节中,孩子们抱着吉他自信演绎《我相信》,声音洪亮地朗诵《永不消逝的声音》。
科普课堂采用创新方式,如用折纸飞机讲解航天梦,并联合东华机器人社团展示服务生活的机器人。青春团课上,他们讲述浙江“千万工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可穿戴材料的科技奥秘,让山区孩子了解山外的世界。
三、多方协作与深化合作
东华大学捐赠教育信息平台,推动课程资源共享。校地合作方面,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与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深化合作,团组织层面则加强校地联动探索实践育人共同体。汇川区教体局组织县域中学赴东华大学开展师资培训,通过主题团课、同课异构、教学接力等活动提升服务乡村教育的实效。整体推动乡村教育综合改革。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