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长卷:颍泉行流镇的公益坚持,点燃无数寒门学子的梦想之火

助学月捐赠仪式活动信息

活动概述

活动时间

  • 日期:8月20日
  • 活动地点

  • 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四楼礼堂
  • 参会人员

  • 全镇关工委负责人
  • 爱心企业人士
  • 被捐助大学新生
  • 家长
  • 总人数:70余人
  • 出席领导

  • 颍泉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相明
  • 行流镇党委书记:王春杰
  • 行流镇副书记:梁金亮
  • 镇组织委员:徐东东
  • 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桂平
  • 活动主持

  • 行流镇党委副书记:梁金亮
  • 活动详情

    捐赠仪式

  • 举行地点: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四楼礼堂
  • 参与人员:来自全镇的关工委负责人、爱心企业人士、被捐助大学新生及其家长等70余人
  • 主持领导:行流镇党委副书记梁金亮
  • 领导致辞

  • 颍泉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相明
  • 行流镇党委书记王春杰
  • 行流镇副书记梁金亮
  • 镇组织委员、关工委常务主任徐东东
  • 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桂平
  • 参会人员类别 人数 备注
    关工委负责人 部分参与 全镇范围
    爱心企业人士 部分参与 提供捐助
    被捐助大学新生 部分参与 接受捐助的学生
    家长 部分参与 被捐助学生的家长
    参与总人数 70余人 包括各类别人员
    出席领导 5人 区域和镇级领导
    活动主持 1人 行流镇党委副书记梁金亮

    活动

  • 助学月活动捐赠仪式
  • 领导致辞
  • 受捐学生代表发言
  • 爱心企业代表发言
  • 捐赠细节

  • 捐赠物品:教育基金、学习用品、生活补助等
  • 捐赠金额:未具体说明,但强调精神支持
  • 活动意义

  • 提升社会责任感
  • 助学帮困,促进教育公平
  • 传递爱心,传递希望
  • 通过此次活动,展现了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对贫困学生的关心,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公平和爱心传递。

    行流镇捐资助学活动报道

    类别 详细信息
    活动背景 行流镇是皖北四九农民起义发源地,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传统美德。
    捐资助学历史 从2013年开始,由最初的几人发展到40余人,13年来累计爱心捐款160万元。
    受助情况 资助贫困学子300多人,帮助140名困境学子圆了大学梦。此次捐赠对接资助19名新生大学生,困境中学生25人。
    爱心代表发言 王勇委托爱人李梅对接三名困境大学新生,肖云鹏表示要一辈子做好事,善举创造和谐。
    领导讲话 陈相明高度评价行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称其为典范,希望继续发扬传统美德。

    详细

    行流镇党委书记王春杰首先在致辞中指出:行流镇是皖北四九农民起义发源地,革命老区。是这块红色土地孕育了无数传统美德志士仁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不甘平庸一生的有志青年,纷纷外出闯世界,经过多年打拼,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终于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成了人们羡慕的成功企业家。他们富了,但有着红色基因,传统美德的成功企业家却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家乡。从2013年以来,由开始的几人到目前的40余人。在镇党委、政府、镇关工委搭建的捐资助学平台13年来累计爱心捐款160万元,资助贫困学子300多人,帮助140名困境学子圆了大学梦。他们的这一善举,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王春杰书记感谢全镇爱心企业人士慷慨解囊,爱心捐助。同时殷切希望被资助的困境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感恩之行,将来报效祖国。
    捐赠现场,爱心企业人士与受助学生举行了对接仪式,爱心企业人士王勇委托爱人李梅一人对接三名困境大学新生。此次捐赠仪式共对接资助19名新生大学生,困境中学生25人。总金额达7.2万元。行流镇党委、政府亲自为爱心企业人士颁发爱心奖牌。
    考取上海复旦大学新生朱硕婷在发言中说:“在我接到录取通知书全家人正为学费发愁时,是行流镇党委、政府、镇关工委、爱心企业人士爱心资助,这犹如雪中送炭,帮我和全家解除了燃眉之急,我和全家人感激不尽。到大学后,我要以百倍的努力,学好扎实本领,将来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把爱心企业人士的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爱心企业人士代表肖云鹏在发言中表示: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善举创造和谐,爱心传递美德。我们捐出去的是一份心意,收获的是一份好心情,更是未来的希望,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颍泉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相明总结讲话,他高度评价行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行流镇关工委是全国基层关工委先进单位,从2013年开始积极搭建捐资助学平台,爱心企业人士心系家乡困境学子,慷慨解囊,并一直坚持多年的难能可贵精神,是全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典范。希望该镇将这种传统美德继续发扬光大。(杨再田、卢文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9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