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虚假招聘陷阱,高校毕业生求职必看避坑指南!

高校毕业生求职风险识别与防范

序号 说明
1 风险识别意识 高校毕业生求职时应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注意辨别虚假招聘信息
2 理性判断 在求职过程中保持理性,不轻信高薪诱惑或明显违规的招聘信息
3 法律规定依据 参照《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等法规
4 信息真实合法 的职业中介活动和发布的招聘信息必须真实、合法、有效
5 审查机制 应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前的审查制度
6 投诉处理 需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保障求职者权益

详情

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务必提高风险识别意识,理性判断招聘信息的真实性。根据《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所有职业中介活动及发布的人力资源供求信息都应确保其真实、合法、有效。此外,相关机构还必须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审查机制和投诉处理机制,以保障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网络招聘诈骗防范指南

序号 类别 核心要点
1 诈骗手法 虚构高薪岗位、夸大招聘人数与薪酬福利、不限专业学历、免笔试
2 诈骗目的 引流牟利、非法获取求职者个人信息
3 求职者防范措施 甄别网络招聘信息、官网核验、拒绝陌生链接与单聊、不泄露银行卡密码
4 投诉渠道 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
5 严重情况处理 财物人身安全受损立即报警
6 平台责任 加强”求职招聘指导”类账号审核、清理虚假招聘信息
7 法律规定 遵循《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8 个人信息保护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建立保护机制、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严防信息泄露

详细

不法分子常以高薪岗位为诱饵,通过夸大招聘人数、虚设福利条件(如不限专业学历、免笔试)等方式吸引求职者,实则制造虚假招聘信息以谋取私利。对此类”话术引流”需保持高度警惕。

  • *求职者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 对网络平台招聘信息需仔细甄别,通过官方网站和官方社交媒体渠道进行核实
  • 避免随意点击陌生网址链接,对要求加QQ、微信等进行”单聊”的情况保持警惕
  • 绝不泄露银行卡、网银等密码信息
  • 如遇任何诈骗行为或个人权益受损,立即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反映
  • 若个人财物、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需立即报警处理
  • *平台及中介机构责任
  • 应加强”求职招聘指导”类账号的审核认证
  • 建立健全虚假信息举报投诉机制
  • 及时清理虚假招聘信息
  • 遵守《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 严格保护个人信息,不得泄露、篡改、损毁或非法提供求职者信息
  • 采取必要措施防范个人信息被盗取等违法行为
  • 通过严格遵守上述防范措施和责任要求,可以有效降低求职过程中的诈骗风险,保障个人权益安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