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东极岛》—— 如坐针毡的观影体验
一、标题层级标准清晰
1. 电影体验概述
2. 具体观后感
二、
1. 电影名称
2. 导演及作品评价
3. 观影动机
4. 观影感受
《东极岛》电影影评及避雷指南
一、电影主要槽点
槽点 | 描述 |
---|---|
英国人形象误导 | 电影中英国人被描绘为帮助中国人抗击日本人,而实际上当时英国人正殖民香港,与日本人为敌,这种描述明显有误导性。 |
英国人积极形象 | 电影通过英国人的坚韧不拔、挺身而出等正面形象,与中国人形成鲜明对比,显得中国人形象消极。 |
中国人形象消极 | 电影中中国人被描绘为逃兵、窝囊、愚昧、自私,缺乏血性与骨气,形象单一且负面。 |
英国人角色英雄化 | 英国人被塑造成救世主形象,而中国人只起到陪衬作用,角色分配失衡。 |
叙事逻辑问题 | 电影叙事缺乏逻辑,尤其是与历史背景的冲突明显,如英国人抗击日本人的误导性描述。 |
缺乏中国角色亮点 | 岛民角色缺乏高光时刻,整体形象表现较差,与中国人的悲惨形成不和谐对比。 |
英国人突出表现 | 电影突出英国人的勇敢和团结,而忽视中国人抵抗精神,整体评价偏颇。 |
英国人形象职责颠倒 | 电影将中国人的强大精神与责任感归于英国人,颠倒事实,削弱中国角色价值。 |
中国角色沉沦表现 | 中国角色被描绘成被动等待救援,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
英国人角色英雄评判 | 电影对英国人角色进行正面评价,而对中国人角色进行负面评判,造成误解。 |
二、电影与同类电影对比分析
对比电影 | 主要表达思想 | 与《东极岛》对比差异 |
---|---|---|
《南京!南京!》 | 日本人的善良与正面形象,展现战争残酷 | 《东极岛》英国人形象积极,未展现中国人主动抵抗 |
《长津湖》 | 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尊重与敬意 | 《东极岛》英国人形象突出,中国人形象较弱 |
《八佰》 | 日本军官的规则与荣誉之战,强调战争不分国界 | 《东极岛》英国人始终被正面描绘,中国人形象被动 |
《金陵十三钗》 | 外国人的救助与牺牲,中国人被动接受 | 《东极岛》英国人直接作为主角,中国人背景角色 |
《集结号》 | 西式反战角色的加入,展现战争创伤 | 《东极岛》英国角色强势,中国人形象消极 |
《志愿军》 | 西式反战角色表现PTSD,反映战争影响 | 《东极岛》忽视中国人主动性,仅作陪衬 |
《封2》 | 抗战题材中的腐败与投降 | 《东极岛》形象正面误导,不提中国人民抵抗 |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