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弢暗线:秘密购书运书的传奇稽考

“书生报国,不徒在抱残守缺”

吴真《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

书名 《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
作者 吴真
评论文章 《“书生报国,不徒在抱残守缺”》
评论作者 陈福康(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郑振铎研究所所长)
评论刊发日期 7月26日
评论平台 光明书榜

评论摘要

陈福康在《“书生报国,不徒在抱残守缺”》一文中,对新近出版的吴真所著《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文章写得非常好。该书探讨了一个书生在文化抗战中的角色和贡献,展现了书生报国的和形式。

关于唐弢参与抗战时期古籍抢救工作的历史考证

标题层级说明

  • 一级标题:关于唐弢参与抗战时期古籍抢救工作的历史考证
  • 二级标题:无
  • 三级标题:无
  • 关键点 详细
    文中对唐弢参与的描述 将唐弢置于为帮助郑振铎“贮藏、运输、保存”古籍善本而辛劳病逝的许地山之前,不妥。
    史料证明 无任何史料可以证明唐弢曾经参与了抗战时期郑振铎主持的“购买、贮藏、运输、保存”古籍善本的秘密工作。
    唐弢本人说法 唐弢本人从未这样说过,曾当面对我说过,当年他对这一工作一无所知。
    谬说的起源 源于一些研究者(甚至当时人)草率的推测,因为他们因为唐弢当年在邮局工作,又正是郑振铎的朋友,就以为郑振铎秘密邮寄信件和图书必是通过唐弢的关系。
    郑振铎与唐弢的往来 郑振铎委托唐弢邮寄的函件是印样和书目,而非体量庞大的几千包古书。
    唐弢的实际参与 唐弢帮郑振铎邮寄印样、书目,这与所谓的“一同搭建了购买、贮藏、运输、保存的线路”不搭界。
    《暗斗》中的描述 虽然《暗斗》中提到唐弢在运书行动中是“帐前一小卒”,但这可能对不熟悉史料的读者造成误会。
    郑振铎核心文献保存同志会的工作时间 从1940年初正式开始工作,到1941年12月8日上海“孤岛”沦陷,实际所做的购买、贮藏、运输工作,时间不到两年。
    郑振铎委托唐弢寄邮件的时间 在工作的后期,1941年5月22日郑振铎致唐弢信首次提出代寄请求。
    早期相关活动 1939年10月22日郑振铎日记记载的邀请唐弢来家可能是误记,因为那时文献保存同志会还没有成立。
  • 详细说明

    文中提到作者(吴真)将形形色色的人物置于抗战风云之下,特别是将唐弢、许地山一同搭建购买、贮藏、运输、保存线路的描述容易引起误会。对此,提出详细的历史考证。
    具体来说,文中指出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唐弢参与了抗战时期郑振铎主持的“购买、贮藏、运输、保存”古籍善本的秘密工作,而唐弢本人也从未提及参与此类工作。相反,唐弢明确表示对郑振铎主持的抢救古籍善本的秘密工作一无所知,对后来郑振铎委托他邮寄的函件也不知情。
    关于谬说的来源,主要是研究者或当时人的草率推测。例如,刘哲民在《回忆唐弢同志》一文中提到郑振铎当时与文献保存同志会成员往来的通信都是委托唐弢代寄的,但吴真在《暗斗》中已对此进行指正。此外,这种谬说也与一些人对相关史料不求甚解,甚至时间也搞错有关。
    实际上,郑振铎在为国家大规模秘密抢购图书工作的后期,确实委托唐弢向内地邮寄过与古籍有关的函件,但这些函件只是印样和书目,与所谓的“购买、贮藏、运输、保存”古籍善本完全不搭界。唐弢帮忙邮寄这些印样和书目固然值得肯定,但不应与“一同搭建了购买、贮藏、运输、保存的线路”相混淆。
    《暗斗》中提到唐弢在运书行动中的角色,可能误导读者以为唐弢是运书行动中的第一个“能人”。然而,通过郑振铎与唐弢的往来信件可以得知,郑振铎委托唐弢寄邮件是在文献保存同志会购书、运书活动开展一年多后的事情,与唐弢毫不相关。
    总之,郑振铎核心文献保存同志会从1940年初正式开始工作,到1941年12月8日上海“孤岛”沦陷,实际所做的购买、贮藏、运输工作,时间不到两年。而郑振铎委托唐弢寄邮件是在这一工作的后期,且在早期信件中完全没有提到运书之事。因此,在研究涉及史实时,要力避以讹传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4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