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创新驱动,多维联动,产业教育与教学深度交融。

宿迁职业教育变革:产教融合的育人成果

序号 核心点 关键信息
1 个人成长案例 黄华从迷茫少年成长为年薪超15万的物流客服组长
2 变革背景 江苏省宿迁技师学院与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的产教融合实践
3 职业教育变革 从“校企两张皮”到“产教共生长”的转型
4 核心成果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5 改革影响 产教融合模式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薪资水平

详情

8月15日,在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内,江苏省宿迁技师学院(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黄华正带领团队高效处理订单咨询。这个如今年薪超15万元的物流客服组长,五年前还是一个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少年。“产教融合改变了我的人生。”黄华的感慨,折射出宿迁职业教育从“校企两张皮”迈向“产教共生长”的深刻变革。
宿迁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模式,成功打破了传统校企合作中的壁垒,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这种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贴近市场需求的实践机会,也为企业输送了具备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黄华的成长历程正是宿迁职业教育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展示了产教融合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职业发展轨迹。

宿迁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详细

宿迁以“对接产业需求,推动深度融合”为理念,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创新,显著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1. 推动教室与车间无缝对接

宿迁开放大学京东电商学院通过“课堂即职场”模式,让学生全流程参与商品拍摄、视频制作、直播销售等实训,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毕业生中85%直接入职宿迁本地电商企业。江苏省宿迁技师学院(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与京东集团共建的“京东校园馆”,通过真实业务训练实现学生实操能力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宿迁职业技术学院引入“元宇宙实训平台”,让学生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提升实践技能。
截至2023年,宿迁已建成8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订单班”数量突破200个,使“毕业即就业”从愿景变为现实。

2. 破解校企“合而不深”僵局

过去校企合作常陷入“校热企冷”困境,宿迁通过政策与实践双轮驱动破解难题:

  • 政策激励:2021年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最高补助80万元激励企业参与;
  • 深度协同:《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龙头企业与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变短期合作 为长期共生;
  • 数字化转型:2023年《全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27年)》推广“双师课堂”模式,借助AI算法实现企业导师与课程的精准匹配。
  • 成效显著:格力大松与院校共建智能控制产业学院,技术工人流失率从40%降至10%,生产效率提升25%。江苏三元轮胎借力产教融 合,设备智能化率从60%提升至90%,产品不良率从0.1%降至0.003%,年产值突破20亿元。

    3. 让“人才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宿迁通过校地协同,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 院校主动对接开发区:开展36个订制培养班,共建京东校园馆、风云动画馆等;
  • 专业设置契合产业:优化调整高级工、预备技师专业,新增“智能焊接技术”“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等前沿专业;
  • 数字化转型赋能:推进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加快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 截至2023年,宿迁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链契合度超90%,年输送技能人才6000人,光伏、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技能人才自给率达85%,规上企业产教融合覆盖率超80%。
    宿迁正以产教融合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成为产业升级的“人才蓄水池”,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未来计划2027年前实现AI课程全覆盖,建设50个数字化实训基地,新增20个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推广“新八级工”制度,打造更多“黄华式”技能人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9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