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中KV-7(227工程)的火力设计策略

核心
坦克型号 |
KV-7 (227工程) |
主要特点 |
三门火炮设计 |
火力配置 |
76mm, 76mm高爆, 45mm |
设计挑战 |
在有限体积重量中提升火力 |
罕见性 |
三管炮坦克较少见 |
火力系统详细配置
火炮类型 |
口径 (mm) |
主要用途 |
主炮1 |
76 |
主要战斗火炮 |
主炮2 |
76高爆 |
对装甲和反步兵 |
副炮 |
45 |
紧急战斗或近距离支援 |
设计理念
坦克设计师在KV-7上采取了极端的火力堆砌策略,通过集成三门火炮系统,试图在保证坦克机动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其火力输出。这种设计体现了当时坦克火力竞赛的激烈程度,但也面临诸多工程上的挑战。
三门主炮▲KV-1重型坦克底盘的潜力开发
KV-7(227工程)开发背景
项目 |
|
研发背景 |
1941年秋天苏联卫国战争不利局面下,基洛夫工厂接到斯大林指示,在KV-1重型坦克底盘上研发强火力自行火炮/坦克歼击车。 |
研发任务 |
安装强大火力的自走炮/坦克歼击车,代号KV-7(227工程)。 |
原本任务 |
增加KV-1重型坦克产量,但列宁格勒工厂失联后,基洛夫工厂需独立完成增产和新型武器研发。 |

KV-7的3门火炮系统设计
项目 |
|
火力系统概念 |
采用“多联装火炮系统”,源于前线对现有坦克炮火力不足的抱怨。提议齐射三门炮提升火力投射密度。 |
火炮配置 |
中间一门F-34型76毫米火炮,两边各一门20K型45毫米火炮。 |
设计参数 |
5度俯角、15度射界、每门火炮单独击发扳机。 |
辅助武器 |
两挺DT坦克机枪。 |
设计局 |
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第3特种设计局,设计方案于1941年12月10日完成。 |
KV-7车体与性能
项目 |
|
车体来源 |
1941年9月生产的KV-1改造底盘(序列号5161)。 |
设计特点 |
采用固定战斗室设计,战斗室空间较小;正面装甲厚度105毫米,外观低矮敦实。 |
弹药基数 |
93发76毫米炮弹和200发45毫米炮弹。 |
乘员人数 |
6名。 |
火力特点 |
火力强,但齐射精度和射速存在不足,每分钟20-24发炮弹。 |
KV-7的测试与调整
项目 |
|
初期测试 |
1942年1月样车测试,国防人民委员部等参与。首次齐射至第三次才成功,400米距离精度低,证实三联装系统设计缺陷。 |
调整方案 |
将三联装改为双联装,新的双炮系统命名为U-14,采用2门ZiS-5型76毫米火炮。 |
后期测试 |
1942年5月14日科佩伊斯克靶场测试显示,双炮系统精度仍偏低,单炮射速6-7发/分钟。 |
最终结论 |
安装单门口径更大的火炮优于双联装小口径火炮。 |
KV-7的后续用途

项目 |
|
未实现计划 |
1942年计划安装KV-1S车长观察塔并改进火炮系统送往前线,但未能实现。 |
试验用途 |
测试莫斯科鲍曼机械制造学院研制的行星变速箱。 |
最终命运 |
放置于第100号工厂停车场,1944年被拆解回炉用于生产新坦克。 |
历史意义 |
虽然自身未能量产,但对SU-152与ISU-152的研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