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虚假招生信息话术分析
一、虚假招生话术
话术 | 涉及信息 | 实际情况 |
---|---|---|
全日制在校学习4年 | 暗示正常的本科学习周期 | 部分虚假机构可能缩短学习时间或提供非全日制学习模式 |
毕业获得本科学历 | 承诺毕业颁发国家认可的本科毕业证 | 可能颁发非国民教育系列的文凭,不被国家承认 |
二、虚假招生机构收费情况
收费项目 | 收费标准 | 合法性 |
---|---|---|
高额学费 | 上万元/人 | 可能存在违规收费或利用虚假信息诱导报名 |
三、监管部门提示
四、读者反馈案例
五、官方建议
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招生录取预警提醒
问题形式 | 话术和手段 | 涉及平台和渠道 | 官方预警 | 案例分析 |
---|---|---|---|---|
利用不同教育类型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 线下招生、电话宣传、社交媒体精准定位目标群体 | 线下、电话、社交媒体(如小红书) | 教育部高招季前后发布预警,提及混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 | 张嘉文、郭子轩收到非统招“全日制本科”通知书;小红书上的自考本科宣传帖 |
打着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幌子招收其他教育形式学生 | 借助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夸大就业前景、升学率 | 网络平台 | 教育部预警中提及部分办学机构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蒙骗考生及家长 | 某高校自考本科助学班宣传“全日制在校读4年” |
文字游戏模糊毕业后学历形式 | 强调“全日制教育模式”,混同“全日制”学习方式与“全日制学历” | 电话、宣传资料 | 参与者反映机构话术手册中混淆学籍和毕业证的话术,模糊家长问题 | 杨菲曾任电话招生员的经历;吴晓彤兼职期间的话术手册 |
学生和家长信息泄露 | 购买学生和家长联系信息用于招生宣传 | 多渠道获取信息 | 储朝晖建议教育系统严格监管,杜绝个人信息买卖 | 吴晓彤反映机构购买学生信息;杨菲透露机构购买学生信息一条10-15元 |
招生提成激励制度 | 成功招入学生提成500元 | 内部激励机制 | 储朝晖建议政策上提出刚性要求,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 杨菲透露招生提成制度;吴晓彤兼职期间感受到的招生压力 |
教育部的招生录取预警提醒指出,“利用不同教育类型,故意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是蒙骗考生和家长的“重灾区”。此类混淆形式不断更新,话术同步迭代升级,从线下招生和电话宣传,到利用社交媒体来精准定位目标群体。
河南考生张嘉文意外收到湖北几所本科院校的自考本科“入学通知书”,通知书上印有“经审核,你符合我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本科的入学条件”等字样,但实际为自考本科助学班,毕业后获得的是“非全日制”学历。郭子轩同样收到某高校的“入学通知书”,虽未填志愿,但因其“全日制本科”名号而强烈入学意愿。
社交媒体成为自考本科助学班“隐秘”的招生阵地,小红书等平台通过大数据算法吸引目标考生用户。教育部高招季预警中提及,部分办学机构打着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其他教育形式的学员,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形式蒙骗考生及家长。
辅导班宣传中,机构利用“全日制”概念模糊毕业后学历形式,如某自考本科助学班声称“全日制在校读4年,享受所有学校的资源和环境”,但实际毕业后获得的是“非全日制”学历。杨菲曾作为电话招生员,机构要求模糊问题,强调“全日制教育模式”,但毕业证上写的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吴晓彤兼职期间发现,机构购买学生和家长信息进行招生,电话员需根据考生教育背景、家长性格等特点进行话术引导,甚至利用学生感情增加入学概率。储朝晖建议教育系统严格监管,杜绝个人信息买卖,并提出政策上刚性要求,确保教育形式、学习方式和毕业学历等信息公开透明。考生和家长需增强分辨能力,无法判断时咨询当地教育主管部门。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