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精准“钓鱼”:300分逆袭上本科?

高招虚假招生信息话术分析

一、虚假招生话术

话术 涉及信息 实际情况
全日制在校学习4年 暗示正常的本科学习周期 部分虚假机构可能缩短学习时间或提供非全日制学习模式
毕业获得本科学历 承诺毕业颁发国家认可的本科毕业证 可能颁发非国民教育系列的文凭,不被国家承认

二、虚假招生机构收费情况

收费项目 收费标准 合法性
高额学费 上万元/人 可能存在违规收费或利用虚假信息诱导报名

三、监管部门提示

  • 监管部门提醒考生和家长,高招接近尾声时,更要谨慎选择,切勿被虚假信息诱惑。
  • 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学校及专业信息,确保获取真实可靠的招生信息。
  • 四、读者反馈案例

  • 近期有考生反映,遇到以“保证入学”“包过”等为名,收取高额费用的机构,最终未能成功入学。
  • 强调一旦出现问题,考生权益难以保障,建议选择正规渠道报名。
  • 五、官方建议

  • 建议考生和家长对所谓的“内部指标”“低分高录”等信息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 正规高校招生信息均应通过官方渠道发布,考生可通过中国高校之窗等网站查询。
  • 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招生录取预警提醒

    问题形式 话术和手段 涉及平台和渠道 官方预警 案例分析
    利用不同教育类型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线下招生、电话宣传、社交媒体精准定位目标群体 线下、电话、社交媒体(如小红书) 教育部高招季前后发布预警,提及混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 张嘉文、郭子轩收到非统招“全日制本科”通知书;小红书上的自考本科宣传帖
    打着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幌子招收其他教育形式学生 借助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夸大就业前景、升学率 网络平台 教育部预警中提及部分办学机构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蒙骗考生及家长 某高校自考本科助学班宣传“全日制在校读4年”
    文字游戏模糊毕业后学历形式 强调“全日制教育模式”,混同“全日制”学习方式与“全日制学历” 电话、宣传资料 参与者反映机构话术手册中混淆学籍和毕业证的话术,模糊家长问题 杨菲曾任电话招生员的经历;吴晓彤兼职期间的话术手册
    学生和家长信息泄露 购买学生和家长联系信息用于招生宣传 多渠道获取信息 储朝晖建议教育系统严格监管,杜绝个人信息买卖 吴晓彤反映机构购买学生信息;杨菲透露机构购买学生信息一条10-15元
    招生提成激励制度 成功招入学生提成500元 内部激励机制 储朝晖建议政策上提出刚性要求,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杨菲透露招生提成制度;吴晓彤兼职期间感受到的招生压力

    教育部的招生录取预警提醒指出,“利用不同教育类型,故意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是蒙骗考生和家长的“重灾区”。此类混淆形式不断更新,话术同步迭代升级,从线下招生和电话宣传,到利用社交媒体来精准定位目标群体。
    河南考生张嘉文意外收到湖北几所本科院校的自考本科“入学通知书”,通知书上印有“经审核,你符合我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本科的入学条件”等字样,但实际为自考本科助学班,毕业后获得的是“非全日制”学历。郭子轩同样收到某高校的“入学通知书”,虽未填志愿,但因其“全日制本科”名号而强烈入学意愿。
    社交媒体成为自考本科助学班“隐秘”的招生阵地,小红书等平台通过大数据算法吸引目标考生用户。教育部高招季预警中提及,部分办学机构打着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其他教育形式的学员,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形式蒙骗考生及家长。
    辅导班宣传中,机构利用“全日制”概念模糊毕业后学历形式,如某自考本科助学班声称“全日制在校读4年,享受所有学校的资源和环境”,但实际毕业后获得的是“非全日制”学历。杨菲曾作为电话招生员,机构要求模糊问题,强调“全日制教育模式”,但毕业证上写的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吴晓彤兼职期间发现,机构购买学生和家长信息进行招生,电话员需根据考生教育背景、家长性格等特点进行话术引导,甚至利用学生感情增加入学概率。储朝晖建议教育系统严格监管,杜绝个人信息买卖,并提出政策上刚性要求,确保教育形式、学习方式和毕业学历等信息公开透明。考生和家长需增强分辨能力,无法判断时咨询当地教育主管部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5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