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天河”传奇亮相京华,助力云浮市罗定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微电影微短剧《情系长岗坡》首映礼暨纪录片观摩座谈会
项目 | |
---|---|
主题 | “助力云浮市罗定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微电影微短剧首映礼暨纪录片观摩座谈会 |
时间 | 北京,8月16日 |
纪录片名称 | 《水问·中国长岗坡》 |
音乐微电影名称 | 《罗定一家人》 |
相关活动 | 《中国长岗坡之歌》发行访谈会 |
详细
一段镌刻在南粤大地上的“人工天河”传奇,跨越山河,亮相京华。8月16日,“助力云浮市罗定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微电影微短剧《情系长岗坡》首映礼暨纪录片《水问·中国长岗坡》、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观摩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当日下午,《中国长岗坡之歌》发行访谈会同步举办。
长岗坡渡槽文化价值与发展前景探讨
类别 | 具体 | 关键词 |
---|---|---|
项目背景 | 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机构聚焦罗定文化资源 | 文化资源、长岗坡 |
长岗坡概况 | 5200米凌空飞渡的红旗渠,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红旗渠、旅游景区、文物保护单位 |
文艺创作 | 《情系长岗坡》首映、纪录片《水问·中国长岗坡》、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 | 光影艺术、文艺创作 |
文化名片 | 云浮罗定持续挖掘长岗坡文化价值,推出连环画、专题片、粤剧等 | 文化名片、连环画、专题片 |
荣誉资质 | 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 | 旅游景点、文物保护单位 |
精神内涵 | “一心为民,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科学决策” | 精神内涵、艰苦奋斗 |
文化价值 | 为“中国长岗坡”文化名片注入新活力,推动文化价值走向全国 | 文化价值、精神传承 |
创作成果 | 《中国长岗坡之歌》发行、征文活动、立体叙事 | 书籍发行、征文活动 |
详细阐述
项目启动与参与
长岗坡渡槽的文化价值与发展前景成为了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新影集团等权威机构及宣传、文艺、影视制作、学术、媒体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关注焦点。今年3月启动的系列文艺创作汇集了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及一级演员,以光影艺术深情再现“人工天河”的感人故事。
长岗坡渡槽概况
巍峨的长岗坡渡槽横亘沃野,5200米凌空飞渡,被誉为“南粤红旗渠”。这座始建于1976年的工程全凭建设者肩扛手凿、血汗铸就,铭刻了南粤儿女战天斗地的坚韧脊梁与使命担当。如今,它已荣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文艺创作成果
经过半载精心打磨,《情系长岗坡》等系列影视作品集中亮相,展现了“长岗坡”文化资源更为丰富多元的面貌。与会嘉宾围绕如何进一步擦亮“中国长岗坡”这一闪亮的文化名片展开了深入探讨。
文化价值与精神传承
《中国长岗坡之歌》的发行访谈会上,北京大学教授徐寒认为,发布新书是“为精神修一条渠”,让可能被岁月磨蚀的故事重新鲜活起来。与会专家认为,上述作品以光影艺术赋能红色基因,以文学承载历史记录,构筑起长岗坡故事的立体叙事,为“中国长岗坡”文化名片注入新活力。
多元文化产品
近年来,云浮罗定已推出连环画《中国长岗坡》,以及《长岗坡纪事》《永远的长岗坡》《人工天河长岗坡》等专题片和主题微电影《根》,并创作大型现代粤剧《长岗坡》。这些作品共同展现了长岗坡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多元化。
旅游与教育意义
长岗坡渡槽不仅承载着跨越时空的建设记忆,还荣获了广东摄影目的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建设示范点、乡村文旅目的地等称号。它已成为水利部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录之一,具有显著的旅游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