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赛制改革及新变化
赛制改革
| 改革项目 |
详细说明 |
| 参赛年龄段调整 |
不再接受低龄段少年儿童参赛,关注15-24岁青少年 |
| 评价方式调整 |
不再对选手创新作品进行评价,注重现场考察和客观评价 |
| 奖项设置调整 |
不再颁发一二三等奖,前10%获颁中国科协主席奖 |
新变化描述
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与往届相比,赛制改革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记者在大赛现场观察到,赛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赛场逐渐转变为类似于考场的模式。这种改革强调了现场考验能力的重要性,使得比赛更加注重参赛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场表现。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表明,大赛正朝着更加科学和公平的方向发展,通过调整参赛年龄、评价方式以及奖项设置,希望能够更好地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热情,同时确保评选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科技创新大赛选手现场“开盲盒”式选题作答,实战化考验锻造青少年科研素养
大赛题目设计
| 考题主题 |
科研方向 |
选题来源 |
| 运载装置的设计和制作 |
长江三峡升船机 |
院士专家设计 |
| 生物遗传功能探秘 |
基因突变对生殖细胞的影响 |
院士专家设计 |
| 粒粒皆辛苦——粮食仓储方案设计 |
粮食仓储问题 |
南京师范大学 张忠斌教授 |
| 生物多样性评价与自然声景色营造 |
生物多样性、自然声景 |
北京师范大学 董路副院长 |
团体赛与个人赛特点
| 竞赛类型 |
主要考察 |
考察 |
| 个人赛 |
“开盲盒”式选题作答,高压下拿高分 |
挑战性任务、心理素质、动手能力 |
| 团体赛 |
处理数百页材料与上百段声音数据、团队协作 |
耐性韧劲、高效分工、密切协作、综合能力 |
评委观察与赛后反馈
| 评委/选手 |
观察或反馈 |
| 张忠斌 |
形式类似“揭榜挂帅”,对青少年挑战性极大 |
| 董路 |
长达9小时的团体赛更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
| 郝立果 |
过程化考核对评委要求高,工作量大 |
| 饶伟 |
高中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综合应用能力强,潜力大 |
| 陈楚铭 |
接触国家战略层面问题,引导式出题推动积极动手实践 |
| 邵涵悦 |
团队协作找到症结,从不可能到可能,心态改善并成功 |
大赛特色与影响
| 特色项目 |
描述 |
| 青少年成长支持计划 |
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举办院士专家报告会、“学长说”等 |
| 双选会 |
类似招聘会,对选手后续发展有意义 |
| 实战化场景锻造科研素养 |
打造科创类赛事示范样本,引导优质社会资源支持青少年成长 |
| 科技前沿设备体验 |
接触液态金属打印机等前沿设备,感受科技魅力 |
主办单位与活动周期
| 机构 |
职责 |
| 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金委 |
主办 |
| 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
共办 |
| 历时 |
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