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考后避开这3大陷阱,教育部不承认的所谓大学别碰!

高考志愿填报漏洞分析

问题现象

问题类型 典型案例 主要危害 发生频次
野鸡大学 冒用名校名义 学历不被认可 每年数百例
象征性录取 弱化专业要求 毕业后无法就业 每年上千例
学费诈骗 高额学费收缴 学历无效需退款 季节性高发
虚假宣传 承诺就业前景 实际就业困难 每年超两千例
监管漏洞 地域性监管不足 较长时期存在 稳定性高

问题成因分析

影响因素

  • 录取缺口扩大
  • “全国本科录取率仅40%,60%学生不满足基本标准”

  • 社会焦虑传导
  • 家长”不惜代价上本科”的心态被利用

  • 监管存在空白
  • 教育部与各省教育部门职能交叉地带

  • 技术应用滞后
  • 官网认证系统落后于诈骗手法进化

    高发时段

    2022-2023年春季
    3-5月志愿填报高峰
    解答期间点击量上升200%

    对策建议分项

    技术防范措施

  • 建立全国性学历认证系统
  • 整合学信网、人社局等多渠道验证

    社会监督措施

  • 开发逐级认证验证APP
  • 扫描学校二维码核验教育局备案信息

    法律监管措施

  • 提高诈骗案件刑责标准
  • 目前仅处以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

    家长应对措施

  • 调整录取期望值
  • “优先专业程度高于学校名气”

    特别关注领域

  • 海外名校预科中介:2023年涉案金额增长300%
  • 成人高等教育冒用:年立案数最高达189件
  • 校企合作办学打擦边球:鉴定难度较普通诈骗高40%
  • 生活化场景模拟

    典型对话案例

  • *表现
  • 某学生在志愿表填写说明页显示”师范大学走读班”字样
    家长表示三种学校代码中
    未注意到学号末尾三位异常编码

  • *潜伏行为
  • 学费以”住宿费”名义分期支付
    专业课教室使用高校闲置培训中心

  • *安全操作**:
  • 4月23日预警中显示”某美术职业学院”
    58%查询者未发现课程设置与文综不符

    序号 欺诈手段 具体表现
    1 假装正规 使用与正规大学仅一字之差的名称(如“福建科技学院” vs “闽南科技学院”)
    2 假网站与图片 官网使用偷来的校园风光图,伪造教育部红章
    3 私下招生 高考后打电话声称补录名额,利用考生焦虑心理
    4 假课程 租写字楼办“大学课程”,实为行测申论等培训班
    5 文凭无效 学信网查无学籍记录,HR直接扔简历
    6 快速换名逃避监管 如“福建经贸大学”改“海西商学院”
    7 招生代理 短视频广告拉人头,后续“洗脑式”推销
    8 假冠名培训 会计培训机构冒用“福建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9 虚假“内部指标” 群发“内部指标”“特招名额”,实际为骗局
    10 高价学费 开口要价三五万,远超正规大学学费
    11 假办学地址 在写字楼宣传,而非官方校区

    详情

    虚假大学利用家长心态

    他们摸准了落榜生家长的心态:分数不够,但又想让孩子有个“大学文凭”,将来好找工作。福建那边做生意脑子活泛,有些培训机构就爱打擦边球,起个名字跟正规大学就差一个字。比如正规的叫“闽南科技学院”,他就叫“福建科技学院”,家长一看“科技”“学院”,觉得挺正规,根本没细想差在哪儿。
    这些学校官网做得比真的还真,首页放着“校园风光”,其实都是从别的大学偷的图。甚至能仿教育部的红章,你说气不气人?有家长拿着“录取通知书”去教育局问,人家一看章就是假的,字都糊一块儿了。

    招生手法

    他们招生可会挑时候了,就是高考成绩刚出来,你心里正慌呢,分数不上不下。这时候来个电话,“同学,我们学校补录,你这分刚好能上”,你一激动就信了。其实正规补录都在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布,哪有私下打电话的?

    假课程与无效文凭

    图片[1]-警惕!高考后避开这3大陷阱,教育部不承认的所谓大学别碰!-开学吧最坑的是啥?你交了钱,他们还给你安排“上课”,租个写字楼房间,摆几张桌子,找几个兼职老师讲讲行测申论——说白了就是培训班,非要说成“大学课程”。学生上了半年才发现,同学都是跟自己一样分数不够的,这才反应过来不对劲。
    有些家长想着“花点钱买个文凭”,结果钱花了,文凭是“水的”。去企业应聘,HR在学信网一查,根本没这个学籍记录,当场就把简历扔了。孩子四年时间搭进去,还错过了复读的机会,你说这叫啥事?

    克服欺诈手段

    教育部每年都会更新“虚假大学名单”,但架不住这些学校换名字快。今年叫“福建经贸大学”,明年改叫“海西商学院”,家长哪记得住那么多?最好的办法就是报志愿前,去“全国普通高校名单”里查,有代码的才是正规的。
    现在网络上信息乱得很,短视频里经常刷到“低分上本科”的广告,点进去就让你留电话。这些十有八九是“野鸡大学”的招生代理,拿人头费的。你留了电话,后面就天天有人给你打电话“洗脑”,说“错过这次就没机会了”。
    福建民营经济发达,培训班本来就多,有些机构为了招生,干脆给自己安个“大学”名头。比如搞会计培训的,就叫“福建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其实跟正规大学一点关系没有,就是为了让学员觉得“有面子”。
    考生自己也要长点心,别光听名字好听。正规大学都有明确的办学地址,你在地图上搜一下,要是显示“某某大厦15楼”,那肯定有问题——哪个大学在写字楼里上课?还有学费,正规本科一年也就几千块,那些开口就要三五万的,十有八九是坑。
    马上就要填志愿了,家长群里天天有人发“内部指标”“特招名额”,这些90%都是假的。你想啊,正规大学招生都是阳光工程,分数线、招生计划全在官网公示,哪有那么多“内部”名额?真要有,轮得到你?
    说到底,填志愿别贪小便宜,也别信“捷径”。把教育部的正规大学名单下载下来,报一个查一个代码,代码对不上的一律别报。孩子十几年寒窗不容易,别让几万块钱和四年时间,毁在一个假文凭上——毕竟,真本事比啥都重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7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