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妙趣横生,探索山河奥秘之旅

淄博柳泉中学实践教育成果显著

地理实践教育项目

项目名称 具体活动地点 学习目标 特色总结
治河良策探寻 黄河岸边 学习治河知识,理解河流生态 边实践边学习
湿地密码破解 孝妇河畔 认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意识 趣味性强
齐国故都探索 马莲黄土 了解历史文化,人与自然关系 文化与自然结合

淄博市实践教育成果

在淄博柳泉中学,“行走的课堂”将地理实践教育落到实处,体现了20年来淄博市在教育领域的深耕与探索。

淄博市地理实践教育发展路径与成果

实验筑基—研学拓展—跨学科融合成长路径

发展阶段 核心举措 特色项目 主要成果
实验筑基 开发50余类基础地理实验项目 橡皮泥地形模型制作、林间小气候探测等 学生从“听地理”升级为“做地理”,课堂变为“地理工坊”
编制《淄博地理》乡土读本 丈量家乡河流、统计植被、探究丘陵奥秘 培养学生家乡情感,实现地理教育与乡土知识的融合
研学拓展 构建六类研学课程体系 乡土研学、科技场馆、红色足迹、历史寻踪、环保行动、校园微探 建立实地考察—数据采集—问题深究—报告凝练的探究流程
开发10余门特色研学课程 鲁中山地考察、孝妇河水质分析、地理公园岩石研究等 近百场研学活动惠及1万余名学子,几十篇报告登上核心期刊
跨学科融合 开发“项目实践型”与“主题探究型”课程 GPS定位古村落、GIS绘制产业地图、遥感影像分析城市变迁 对标新课标,3S技术赋能研学,地理实践课程100%覆盖
开发地理实践教育基地 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实地探究 赢得省级以上奖项100余项,1000余名师生获国家级奖项

核心区域实践案例

地理实验课堂创新实践

实验类型 具体项目 教学效果
地形模型实验 泡沫板切割堆叠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将抽象等高线地形图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教学实体
小气候观测实验 温度计、湿度计等在林地、草地等环境使用 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保护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河流地貌实验 橡皮泥模拟河流冲刷与沉积作用 直观展现地貌演变过程,加深对“水循环”的感性认识

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构建

研学主题 主要 教育价值
乡土地理研学 测定坡向、记录植物密码、分析污染分布图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科技场馆研学 地质公园岩石年轮观察、科技馆气候模拟装置操作 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环境意识
红色教育研学 焦裕禄纪念馆学习结合当地土壤研究治沙精神 教育学生将地理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跨学科融合创新实践

跨学科课程 参与学科 主要活动 培养能力
古村落保护课程 地理+历史+语文+美术 GPS定位村落边界、寻访长者、撰写倡议书、绘制修缮蓝图 地理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创新思维
黄河三角洲项目 地理+数学+技术 3S技术应用分析地形地貌、产业分布、环境变化 技术应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齐文化遗址项目 地理+历史+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分析遗址环境、历史变迁 综合研究能力、跨学科思维

教育理念与实践成果

核心理念 具体实践表现 取得成效
以实验促实践,以实践强素养 开发50余类地理实验,实现地理实践课100%覆盖 获奖100余项,1000余名师生获奖
根植乡土、全域覆盖 构建“乡土研学”体系,打造10余门特色研学课程 近百场活动覆盖1万余名学生,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地理真谛在“人地关系” 融合地理、历史、艺术等多学科开展学习活动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初步形成“在地性”地理认知系统
开放式跨学科学习 对标新课标开发项目实践型、主题探究型课程体系 学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未来发展方向

  • 深化地理实践课程体系建构,推动更加系统的地理教育课程改革
  • 构建数字化地理实践教育资源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
  •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升教师地理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
  • 系统总结淄博经验,推动地理教育乡土化特色化发展
  • 延伸地理研学教育链,构建集学习、应用、创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14 分享